几种常见园林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止方法.docVIP

几种常见园林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止方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种常见园林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止方法

几种常见园林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止方法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地提高,园林绿化工程这是一个相当重大的一个项目。国内诸多的城市争相开发园林绿化工程。在逐渐增加的绿化面积,病虫害的受灾率也在急剧上升,变成绿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园林是美的象征,也是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城市园林事业蓬勃发展,马鞍山市园林景观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园林植物在其生长和繁育的过程中,会遭受到许多病虫及有害生物的侵害。为营造一个健康、环保、舒适宜人的绿色家园,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园林害虫防治是园林绿化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园林病虫害防治如何适应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文章通过对马鞍山市一些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研究,提出害虫生态治理的对策。   病虫害存在的特点   城市园林是人工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较多的分布在公园、景区、街道两旁等。因为环境的脆弱,抗性的下降,导致病虫害的时有发生;由于空气的污染、人为的毁坏和环境质量差,使得病虫害频发。这样危害的特点有不可预见、隐蔽和突发的特点;由于城市园林中的植物品种较为单一,而且种植稠密,也导致了病虫害的流行发生。   2、几种主要的病虫害   2.1、樟巢螟   2.1.1危害情况   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樟科植物上的主要害虫,在香樟上比较常见。该虫主要取食香樟叶,常将新梢枝叶缀结成团,连同虫丝、虫粪结在一起,远观状若鸟巢。   樟巢螟在本地1年发生两代,老熟幼虫10月上中旬陆续下地,在被害香樟树根四周松土层内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始见成虫。成虫多夜间羽化,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2叶靠拢处较荫蔽的叶面,产卵期8—10天。1代幼虫为害期在5月底至7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老熟化蛹,蛹期10—15天,后羽化成虫并产卵形成第二代。2代幼虫在8#11月为害,而后落地入土结茧越冬。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群集为害啃食叶肉。2、3龄时边取食边吐丝卷叶结成大小不一的虫巢,同一巢内虫龄往往相差较大,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巢用叶3—10片,巢内有幼虫2—20头,幼虫深居巢内啃食为害,行动敏捷。低龄幼虫有群集性,随虫龄增大而分巢。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到地表,或坠地入土至2—4厘米深处结茧化蛹,少数在巢中做圆形丝质蛹室化蛹。   2.1.2、防治方法   综合运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方法:一是及时修剪树木,去除病虫枝,一旦发现虫苞巢网应及时摘除销毁。二是结合病虫测报,于幼虫初孵期尚未形成虫苞之前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7000倍液;结网巢后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2.2、花卉苗木蚧   2.2.1、危害情况   主要为害桃、李和女贞、香樟、月季、桂花、蔷薇、枸骨、腊梅等林荫观赏植物。其发生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日本松干蚧、吹绵蚧、日本龟蜡蚧、草履蚧、桑白蚧等。有刺吸式口器,雌雄异体,雌虫无翅,触角、眼、足多数退化。雌成虫多为圆形、椭圆形,体裸露或被有蜡质层。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口器退化仅余痕迹。雄成虫体纤细,寿命短,尸体易随风飘落,平时很难找到,所以所见多为雌虫。若虫蜕下的皮和蜡质共同组成介壳。蚧类往往多代发生,多数以成虫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翌春植株新叶长出后开始活动。由于多数虫体被1层角质甲壳,蜡蚧常包有蜡层,一般药剂较难透过,因此不易防治。初孵若虫往往较为活跃,因此常将此时期作为最佳防治时期。   2.2.2、防治方法   药剂可选用40%杀扑磷(速扑杀)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时间宜选在若虫孵化期。    2.3、大叶黄杨白粉病   2.3.1、危害情况   该病是大叶黄杨上的重要病害,发病会使绿叶和新梢布满白粉,叶片正反面都有发生,重者叶片皱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树木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粉孢霉属正木粉孢霉菌真菌。以菌丝体潜伏在芽内,或以分生孢子在温暖场所的病株上越冬,翌年早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常年4月中下旬病情发展迅速,5月中旬为全年第一个发病高峰,9月上中旬至10月中旬可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2.3.2、防治方法   一是结合修剪,清除染病枝叶,集中烧毁;二是于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