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在甲类单端放大器中的尝试(下).docVIP

FD-在甲类单端放大器中的尝试(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D-在甲类单端放大器中的尝试(下).doc

FD-71在甲类单端放大器中的尝试(下) 1耐与制作|霉 毒 FD-71在 甲类单端放大器【l】的尝试Il=下=II 3FD一71甲类单端放大工作电路的选择 FD一7I是五极管,如果工作在超线性状态下,输 出功率肯定更大,相对也更容易制作.但是在三极管 工作状态下,FD一71已经完全能输出40多瓦的甲类 功率了;而一般都认为三极管放大器的声音相对要好 一 些,所以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做成超线性放大器. 应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在试验中,原来是根据 图6测试时的示意图,将帘栅极与抑制栅极并联后再 接屏极的.但两次将机器侧卧测试时,阴极电流都大 到牛哼叫的地步,并损坏相应的管子.因此实际制作 中,是将帘栅极与屏极并联,抑制栅极与阴极并联的 三极管工作的模式,参看图7电路. 从理论讲,要在8n的纯电阻负载下获得4Ow 的功率,根据P=,;=£,2;就要在8n的负载上 有17.89V的额定电压,或者有2.24A的电流通过.由 R 口陈国糅 于一般输出变压器是8K:8Q进行转换,根据变压 器的原理,映射到初级的电压有: Ⅳl一一f月l ,v2一一J 屣:/=0.0306U2 即FD一71在三极管工作状态下,要输出电压 Ul=31.62=31.62×17.89V=565.32V. 然而,数码时代的音源已经不是低电平,笔者的 天龙DCD~2560G和飞利蒲931输出就分别达2.5v和 2V.为了方便制作,设计音源输入的信号定为1v时, 放大器有最大输出功率40w,则整个FD一71放大器 的放大量就要达565.32/1=565.32倍. 考虑到FD一71在三极管工作时,放大倍数为 4.345,保守一些取列音的放大量,则推动电压需要 565.32V/3=l88.44V. 实际制作中,由于有负载拉动,188.44V的推动 图7三极管的用法 2oo9.6-60 电压是远远不够的.只要功放管工作点的设计是正确 的,推动电压只要达到图6的工作点Q所给出240V 的负栅压,就肯定可以输出40w的甲类功率.所以 实际上的放大倍数为240X3=720倍.这240V的推动 电压就成为在三极管工作状态下,FD一7140W甲类放 大器制作成功的关键. 功放管的推动常见的有直推,推动变压器耦合, 阻容耦合,负载电感耦合等. 直推.对于高负栅压的FD一71来说不太现实. 推动变压器耦合.简单易做,但频响却非常难做 好,一般频响曲线呈倒葫芦型,高,低频下降很快. 笔者做机壳时,本来就设计有两个放置96芯片做扼 流圈的空间,如果电源滤波足够,可以撤走一只扼流 圈,改放推动牛.但是实际安装机器时,发现一只扼 流圈滤波不够干净,测出有用的参数后,只好放弃推 动变压器耦合. 除了推动变压器耦合,最常用的是阻容耦合.阻 容耦合是比较理想的耦合方式,各频段放大量比较均 匀,因而频响曲线比较平直.但是要获得这240多伏 的推动电压并非易事;贾萍舟老师曾在2006年第三 期的《无线电与电视》中的813UL接法45×2甲类 单端功放上,介绍过利用6V6阻容的耦合电路.不 过600V的次高压和大阻抗屏极负载产生的巨热会让 制作难度增加. 负载电感耦合方式.实际上就是利用电感来替代 阻容耦合中的电阻,就电路特性来说,类似推动变压 器耦合电路,线性与频响不是很容易掌控,但是由于 只有较低的线圈电阻,次高压不需要太高,也没有纯 电阻负载的高热产生,并且绕制也没有推动变压器 难,这对试制FD一71放大器来说,容易成功些. 不管是阻容耦合或负载电感耦合,要获得240V 的推动电压,一般只有功放管能胜任.功放管的放 大倍数一般3~6倍.当输入信号1V时,就需要输人 电压放大级要有240V/(3~6)40~60v以上的输出电 压.为了不让前级放大的信号受到推动级的工作点不 够高,而造成输出削顶失真,也相应要求推动管负栅 压必须在40~6ov以上.这样负栅压在40~60V以上, 又可以输出达240V的推动管,一般比较容易找到是 . | 设计与牌|_l 2A3C,KT66和EL34等. 2A3C价格偏高,笔者邮购时又损毁一个,更主 要的,已经做好的机壳空间有限,无法再容纳一套整 流电路,所以一直没有试过.为了验证KT66,也特 意从曙光进了一对.也许是新管,没有老化,试验中 声音朦胧.听遍了6V6,6P3P,KT66和EL34,最后 选择的是EL34.实测时,发现EL34的放大倍数可以 达6-3,这样前级放大倍数可以控制在40多即可,笔 者确定为55倍,富余部分让反馈来调控. 显而易见,55倍数的前级放大器要么由三极管 两级放大构成,要么采用一级五极管放大.实验中利 用6N8两级直耦放大时,声音比五极管细腻,平白, 更适合于听器乐.不过,两级放大电路的失真肯定也 会增大;而且笔者在实验中系统发生了自激,只好选 用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