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彪题体”报纸标题
浅议“彪题体”报纸标题
[关键词]标题;彪题;报纸角色转变
随着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在近两年渐渐摸索出了一条“彪题体”路线——即用尖锐的、彪悍的、情绪化的,甚至是激愤的语言作“新闻标题”。这种“彪题体”路线使一些报纸具有了 “个性”,拥有了“力量”,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喜爱。很多读者,就是因为某一个“彪题”而爱上一份报纸,并成为其忠实铁粉。 “彪题体”,是新闻标题的语言进化的结果。
一、标题,可以有多 “彪悍”
所谓的“彪题”究竟是什么样呢?请看以下示例
例一:(引)蒙牛称致癌牛奶问题出在饲料上
(主)《草,这次是你的错!》
这是《东方卫报》2011年12月28日的报纸标题,当时全国各大媒体都已经做了蒙牛奶含有致癌物的报道,对此,蒙牛做出解释称,这些致癌物来源于奶牛的饲料。同样的内容,大部分媒体的新闻标题都是类似于《蒙牛超强致癌物质因饲料所致》。而《东方卫报》标题的妙处在于一语“多关”。首先,从字面上,它说清楚了有毒的问题在于“草”、在于饲料,另一方面,又借用了“国骂”的网络版,表达了愤怒。此外,在字面的背后还可以看出媒体对企业推脱责任的讥讽。在这一新闻事情发生之前,也出现过一些推脱责任的相关事件:有的政府机关、有的国有企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将责任推给那些无关紧要的“临时工”之类,因此,标题《草,这次是你的错!》同时也表达了《东方卫报》对当时一系列推责事件的强烈不满,为报纸注入了鲜明的个性。
例二:(引题)2011年11月11日,国足“客场”0∶1不敌伊拉克
(双主)《报道国足生死战的版面
不是留白,是白留了!》
这是2011年11月12日《新文化报》的标题。配合这一“彪题”,《新文化报》的版式设计给了它足够大的“留白”。笔者作为报纸编辑,完全理解此标题背后的故事。因为当天全国媒体都做了两手准备:赢了,大篇幅“猛烈”报道;输了,立刻用杂西杂八的小稿把剩下的“天窗”砌上。就在其他媒体以郁闷的心情做“砌砖工”的时候,《新文化报》将“天窗”敞开,赫然写上了大实话:“???留了!”。这个标题,把“国足失球”、“球迷失落”、“媒体失态”三件事情揉在一起,制造了一个“冷笑话”。《新文化报》也因此拥有了一种“不羁”的性格色彩。
二、“彪题”,可以有“穿越”逻辑
标题,其实有各种“彪”。有的是“彪”在气势上,有的是“彪”在逻辑,有的是“彪”在形式上。以下,笔者想举一个“逻辑彪”的例子:
例一:(三行主标题)
《国庆出游
“天宫一号”昨晚出发
你哪天动身?》
这是《江淮晨报》2011年9月30日当天的封面标题。以往,新闻标题只是针对某事件的“点睛”之笔。而现在,一些报纸的封面标题已经不再拘泥于文章标题的概念,而是开始为当天的整份报纸起标题,将新闻事件与新闻事件“串联”起来,玩起了“大串烧”,让读者感受到报纸可以在“时空”中自由穿梭的畅快。《江淮晨报》当日就是这样,把“国庆到了”“天宫发射”“民众出游”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让人感到,报纸不再是一张消息纸,它可以是一个朋友,以聊天的形式告诉了你当天的大事。报纸不再是割裂信息的集合体,它可以具有“人性”,他有疼有爱,有智慧有脾气。
关于标题的“逻辑彪”现在其实已经被普遍接受,以下还有两例,供看客品评:
例二:(三行主题)
前天醒来,IPHONE5没了
昨天醒来,乔布斯没了
明天醒来,国庆假期没了
这是《扬子晚报》2011年10月7日的封页标题。该报将“乔布斯病逝”、“IPHONE4S发布”以及“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国庆假期”几个事件整合在一起,事件说完了,“失落”和“惆怅感”也制造出来了。
例三:(二行主题)
《春晚还在,本山退了
相机还在,胶卷没了》
这是《华商报》2012年1月20日的封页标题,该报将“赵本山退出春晚”的娱乐新闻与“柯达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的国际经济新闻拼接组合在一起。这是一个“1+12”的组合标题。单单是讲《本山“炒”春晚》或者《柯达要破产》都只是告诉了读者两件新鲜事儿,但当两件事情以“在”和“不在”的含意组词造句的时候,就不能不让人联想起:那些曾经以为会“永远都在”的东西,这回“真没了”!
三、“彪题”制作,不是“火大”就行
怎样把“标题”制造成“彪题”呢?可不是靠一股子“狠劲”“蛮劲”“火大”就能做到的。
笔者注意到,如果单纯是“就一事”“论一事”的标题,那么此“势”必“单”,此“力”必“薄”。事实上,真正堪以“彪悍”两字的,都是那些有“事件积累”、有“情绪累积”而最终“爆发”出来的“彪题”。
比如前文已经列举出的《草,这次是你的错》,就含有民众在一段时间内对“国家食品不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