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发展视角浅谈“里”演变规律.doc

基于城市发展视角浅谈“里”演变规律.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城市发展视角浅谈“里”演变规律

基于城市发展视角浅谈“里”演变规律   摘要:“里”是青岛一种特殊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它见证了发展的历史,受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极大。在现今城市高速发展中却面临着严重衰退和消失的危险。本文解释了青岛“里”建筑的基本特点,并简要阐述了其发展演变规律及与城市发展的联系。   关键词: 里;衰退;大鲍岛;城市发展   Abstract: "Li" in Qingdao is a special building, building research valu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s high, it has witnesse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 city grea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s facing the risk of a severe recession and disappear.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Qingdao "Li" building, and briefly describes its development and c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Key words: recession; large abalone island cit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意向》一书的作者凯文·林奇(Kevin Lynch)曾在书中用五个要素来概括一个城市的总体形象。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正是青岛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这里的“红瓦”不仅指的是青岛沿海一线万国风情的殖民建筑和别墅群,更是对青岛里院特色的一种体现。因而青岛的里院正是“青岛印象”最突出的体现与最生动的表达。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认为:“单体小楼、里、院、棚户是青岛民居的四个层次,也有着不同的文化与人际关系。”[ 鲁海.青岛旧事.第二版.青岛出版社,2003]然而最能体现青岛里院特色的是“里”,本文也主要讨论“里”。   1.“里”的特点   1.1“里”的建筑形式   “里”是大量建造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青岛特殊的建筑形式,它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为主体框架,吸收了西方建筑出色的部分,既体现了德国统治者的意志,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具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上极其罕见。青岛“里”与中国传统四合院相比有一定的异同点,相似之处在于房间建造在院落的外围,围合形成住户居住和生活的院子,青岛人称其为“天井”;不同之处在于,青岛“里”不仅有周正的四方形和长方形的围合形式,还有一??结合道路形成三角形、多边形等多种形式。“里”在朝向上也鲜有正南正北的方向,“里”与道路结合紧密,青岛道路多受限于青岛丘陵地势及不规则的海岸线依势而建,少有正南正北方向的道路,由此“里”的方向也是各自不同了。区别于中国传统四合院的一层平房,“里”大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由于用地紧张,“里”一般比邻建造,共用山墙,其建筑墙体形成高高的围墙,大大地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   1.2“里”的居住文化   鲁海先生认为“里的住户主要是教员、机关工作人员、军职人员、营业资产500元以上的商人。”[ 鲁海.青岛旧事.第二版.青岛出版社,2003]因此可以看出,“里”最初住户的社会层次在华人中还是较高的。1911年辛亥革命后,一批批逊清官员逐渐迁居青岛,他们进一步提升了“里”住户的社会层次,后来随着战乱不断,周边地区的人口不断迁入、难民蜂拥而至使的“里”的居民成分不断复杂,社会层次不断下降,最终成为中下阶层市民的聚居地。   青岛的“里”大多是一户一间,少数为一户两间,每个“里”大小不一,一般每“里”为20至30户。[ 姜峰.青岛城市民俗.济南出版社,2009]“里”的住户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他们之间没有宗族血缘关系,但是居民间却可以和睦相处,坦诚相待。大家共用相同的公共设施,相互之间交流频繁;生活在同一个院落中,互相都对其他的住户了如指掌,有困难的时候互相帮衬,闲暇时谈天说地,唠唠家常。邻里间往往几代人都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亲入兄弟姐妹。对内,每个“里”都会有各自的管理者,开始是房东或老的住户,解放后是大家推举出来的组长,他们多数义务为居民们服务,负责“里”内的各项公共事务的管理。每个“里”都有自己的“规矩”,定下之后大家都会自觉遵守,共同维持秩序。对外,每个“里”都有自己的名字。居民对自己的“里”有强烈的归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