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习题一 生油岩有机质成烃阶段的划分
一、目的
富含有机物质的细粒沉积物,随着埋深不断升高,有机质逐渐向油气转化。由于不同深度范围内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条件不同,致使其转化的反应过程和主要产物具有明显的区别,并使有机质向石油转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生油岩有机质演化曲线的编制和成烃阶段的划分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因理论的研究,指导油气勘探的时间,计算生油量和评价含油气远景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习题通过一口井所取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运用学过的理论和方法,编绘生油岩有机质岩演化曲线,并进形成烃阶段的划分,最后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作简单小结。
二、步骤及要求
1.阅读附表1-1所提供的资料,初步了解各地球化学指标埋深增加的变化规律。
2.在方格纸上以深度为纵坐标,各地球化学指标为横坐标,选取合适的比例尺,作各地球化学指标与埋深的关系曲线。
3.根据所绘制的关系曲线划分有机质成烃的阶段,并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用表格加以小结。
*比例尺:
纵坐标:1厘米=100米(深度);
横坐标:有机碳:1厘米=0.5%;总烃/有机碳:1厘米=100毫克;氯仿沥青“A”1厘米=200毫克/100克岩石;饱和烃1厘米=100毫克/100可岩石;芳香烃:1厘米=100毫克/100克岩石;CPI :1厘米=0.5;RO:1厘米=1.0%。
附表1-1 Y88-7井地球化学指标数据表
编号 深度
(米) 有机碳
(%) 氯仿沥青A 饱和烃 芳烃 总碳(mg) CPI 镜质体反射律RO (mg/100 g岩石) 有机碳(g) 1 800 0.68 93.0 9.0 11.8 30.6 2.91 0.31 2 875 0.62 87.0 10.6 15.2 41.6 2.80 0.38 3 950 0.50 84.0 20.3 25.2 91.0 2.50 0.45 4 1080 0.48 85.0 20.4 28.5 101.9 1.83 0.44 5 1250 0.60 98.0 28.6 40.1 114.5 1.20 0.51 6 1320 0.72 270.0 42.5 43.0 118.8 1.10 0.55 7 1390 0.96 285.0 76.4 77.3 160.1 1.06 0.61 8 1450 0.98 315.7 85.6 84.1 173.1 1.08 0.73 9 1480 1.10 348.6 97.3 88.1 168.5 ? ? 10 1530 1.60 325.0 180.0 90.1 168.8 ? ? 11 1590 1.48 385.4 215.7 95.4 210.2 0.98 0.90 12 1610 1.70 410.8 235.8 130.0 215.2 0.94 0.93 13 1650 1.90 460.7 278.6 133.5 216.9 1.02 1.00 14 1710 1.68 498.2 254.3 133.5 230.0 1.05 1.08 15 1770 1.82 538.2 298.0 137.4 239.0 1.01 1.10 16 1810 1.99 582.0 347.0 139.6 244.0 0.99 1.20 17 1860 2.16 620.0 396.0 141.0 248.0 ? ? 18 1900 2.37 600.0 418.3 151.2 240.0 ? ? 19 1930 2.02 548.0 310.8 138.6 222.5 1.06 1.40 20 1970 2.22 534.0 308.6 114.4 100.5 1.01 1.57 21 2000 1.50 410.0 230.4 94.3 216.5 1.04 1.63 22 2050 1.42 208.0 110.0 78.5 79.9 ? ? 23 2100 0.96 95.0 25.4 40.1 41.1 1.03 1.80 24 2200 0.50 74.0 15.4 35.6 36.1 1.04 2.00 ?
?
习题二 利用UVZ方法分析流体运移与油气聚集
一、目的
1.加深对流体势概念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2.学会利用UVZ方法研究流体运移与油气聚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资料说明
1.已给出一幅某砂岩储集层的顶面构造等高线图(图2-1),等值线值即为Z值,图中圆点代表井位。
2.在另一幅与图3-1比例尺一致的图上(图2-2),各井位上所标数值为V0值,V0值由hw导出,其形状反映储集层内水流形式。
三、步骤及要求
1.在图3-2中绘制出V0等值线(等V0线),等值线间距为10。
2.将绘出的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