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贫营养条件下典型藻的生物特性
贫营养条件下典型藻类生长特性分析
周亚男2014214026 高波2014214004 范方舟2014214098 武耘羽2014214136 兰千2014214007
摘要:铜绿微囊藻是常见的有害水华藻类,该藻类会产生微囊藻藻毒素。本文研究了在磷限制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所受到的影响,实验获得了相关数据,同时为了分析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特性,本文采用了Monod方程、Droop方程和Logistic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较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磷限制 模型拟合
ABSTRACT:Microcystis aeruginosa is a common harmful algal blooms, the algae will produce microcystin algal toxins.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phosphorus limitati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growth and toxin production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an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e use the Monod equation, Droop equation and Logistic the resulting model fit the data to obtain a better correlation.
Keywords:Microcystis aeruginosa Phosphorus limitation Model fitting
一、研究背景
有毒有害的水华肆虐于我国和世界的各大湖泊河流,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在我国,有害水华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铜绿微囊藻是常见的有害水华藻类,该藻类会产生微囊藻藻毒素,国内外已有多起由微囊藻毒素引起的野生生物、家禽以及人类的中毒事件。氮磷是藻类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国内外研究者围绕着氮和磷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做了详尽的研究。但是,目前的实验研究多限于在高营养盐浓度的条件下进行,这种高营养盐条件下得出的实验结果不能很好地揭示自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情况。在自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一般是受到氮限制或者磷限制,或者氮磷同时限制的。针对于此,本研究中拟考察磷限制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并且用不同模型进行拟合,旨在分析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特性。
二、材料及方法
实验用的铜绿微囊藻采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淡水藻种库.开始实验前,把铜绿微囊藻在对数生长期反复接种进行扩大培养。将驯化后的藻类接入与驯化时相同浓度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条件同前。实验中每隔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更换中采用离心方式,去掉上清液。经检验上清液中没有藻类细胞,方法可行。同时用lml计数框计数藻类个体数的变动情况。滤出的旧培养液用于磷的测定。根据每次已知的磷盐投入量和旧培养液中磷的剩余量可以求得细胞对磷的吸收量。用原藻类细胞内磷含量加上磷的吸收量,除以藻类细胞当时的数量,即可获得单位细胞内磷的当前含量。
三、实验结果
按照前述实验方法,在温度为25℃条件下,对5个不同磷浓度进行实验,每隔3天进行一次观察计数,共用22天,得到了大量的原始数据。
表1 不同磷培养浓度m值
Q μ Km 0 0 0 0 0.001 0.06 0.12 335 0.01 0.32 0.239 980 0.1 1.12 0.272 1180 1 3.57 0.28 1100 S为微囊藻培养液磷浓度(单位:mg/l);Q为微囊藻细胞内磷含量(单位: μg/million cells);μ为内禀增长率(单位:/d);Km为最大生物量(单位:×102cells/ml)。
四、数据分析
(1)μ与S的关系
以1/u产值对相应的1/S值作线性回归,发现它们很好地线性相关, 其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y如下:
y = 0.0047x + 3.6339 R2 = 0.9993
再将这些回归方程与Monod方程相比较,即可得到25 ℃时相应的μm为0.275(单位:每天)。相应的Ks=0.00129(单位:mg/l)。
说明S增加时,产值也增加,但当S增加到一定程度(KS以上时)产值的增长就逐渐缓慢了,直到饱和(μ→ μm)。拟合结果如下:
(2)Km与S的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