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现状研究.docVIP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现状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现状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应用现状研究   摘要: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因其无毒、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独特的性质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污水处理、给水工艺以及食品和发酵工业等。本文综述了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及性质、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条件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水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X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112-02   絮凝沉降是广泛应用于给水、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及污泥脱水等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水处理方法。用于将水中的溶质、胶体或悬浮物颗粒形成絮状物沉淀的物质为絮凝剂。絮凝剂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粒子,降低COD,还可除去水中的细菌、病毒,并兼有除磷、脱色、除臭,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絮凝剂的种类包括:无机絮凝剂、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剂。[1]在这些絮凝剂中有机合成的高分子絮凝剂因其良好的絮凝效果和低廉的价格而被广泛的应用。但是人工合成的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的单体有神经毒性和“三致”效应(致畸、致癌、致突变),[2]铝盐具有毒性,会影响人类的健康,铁盐会造成处理水中带颜色,高浓度的铁也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3]微生物絮凝剂克服了无机絮凝剂和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的上述缺点,它不仅可以被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无害,能快速絮凝各种颗粒物质,而且很容易从发酵的培养基中获得。[4]   一、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概况   (一)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关于微生物絮凝剂的最早报道是Louis Paste [4]的酵母菌(Levure casseeuse)。1935年,Butterfield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细菌,该菌的培养液具有一定的絮凝能力。1971年Knetting[5]从煤油中分离出一株棒状杆菌。1975年Nakamura[6]对214株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筛选,最终得到19株产絮凝剂的微生物,包括细菌5株、放线菌5株、霉菌8株、酵母菌1株,其中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产生的絮凝剂AJ7002效果最佳。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仓根隆一郎从日本的旱土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红平红球菌S-1 (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sp.-1),并将菌株产生的微生物剂命名为NOC-1。1985年,Hironki Takagi等[7]对拟青霉菌I-1(Paecilomyces sp.I-1)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PF101的特性研究表明,该絮凝剂对各种微生物细胞都有絮凝沉淀作用,并且可以除去溶液中几乎所有的悬浮颗粒,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如血红细胞、炭粉、纤维素、硅藻土等。1986年,Ryuichiro Kurane等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对家畜废水的处理情况,发现红平红球菌产生的絮凝剂能很有效的去除猪尿和粪便。   我国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山东大学的王镇从污泥中分离出四种高絮凝性菌株,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条件实验。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张本兰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P. alcaligenes 产生的絮凝剂,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康健雄、陶涛由黑酵母以淀粉水解或葡萄糖为原料发酵产生了普鲁兰絮凝剂。另外,台湾的邓德丰从废水处理厂分离到C-62细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目前,国内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未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二)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类群   能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藻类都可以产生絮凝剂等。它们大量存在于土壤、活性污泥中,从这些微生物中分离出的絮凝剂不仅可以处理废水和改进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还可以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进行微生物细胞和产物的分离。下面列出几种主要的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8]协腹产碱杆菌、酱油曲霉、棕曲霉、寄生曲霉、嗜虫短杆菌、棕腐真菌、棒状杆菌、白地霉、赤红曲霉、椿象虫诺卡氏菌、石灰壤诺卡氏菌、红色诺卡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红平红球菌、施氏假单胞菌栗洒裂殖酵母、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及白腐真菌等。   (三)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   由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包括机能性蛋白质或机能性多糖类物质,Micknney发现了积累在细胞外的多糖类物质和细菌絮凝作用之间的关系,随后Buch、Pavoni也从废水中发现了絮凝物质,[9]这就决定了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生物可分解性的独特性质。一般说来微生物絮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多在1.0×105以上,如假单胞菌C-120 (Pseudomonas sp.C-120)产生的絮凝物质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106的天然双链DNA。微生物絮凝剂对多种细微颗粒以及可溶性色素物质都具有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