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docVIP

浅析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

浅析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   摘要/“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是上世纪60年代率先出现在欧洲的规划实践,经过40多年的发展,在西方已经成为比较完善的不可缺少的规划环节。然而,在我国“公众参与”尚处于起步阶段。“公众参与不足”是我国城乡规划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我国城乡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公众参与对城乡规划的价值意义,强调了其存在的重要性,浅析目前我国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存在问题解决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1、概念与本质   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是一种让社会上的多数人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息息相关的政策制定及决策过程中去的方法和途径。公众参与 实质上就是公众与项目主持方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公众参与最先出现在北美国家的规划当中,起初是为了协调平衡各方(尤其是普通民众与政府、投资商之间)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规划方法,后来发展到作为一种规划技术和规划理念被广泛采用。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实际上是指公众通过合法的手段,参与到城乡规划的各个阶段(全过程),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城乡规划施加影响的过程。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是指公众参与规划的全部过程和不同领域,其本质是要通过公众对规划制定和实施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更好地保证规划行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使规划能切实体现公众的利益要求,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并确保规划工作的成功实施。总的来说,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是对权利(政府-公众)的分配与再分配,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   2、公众参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公众参与规划意识淡薄   城乡规划是体现公众意识,并为公众服务的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是城乡规划的主体,他们必须参与城乡规划工作的全过程。中国历史上臣民文化和官本位文化根深蒂固,公民文化缺失,主人公意识不强,压抑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个性,绝大多数人恪守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公众一直认为规划是政府的事情,政府如何投资、如何建设与己无关,城乡规划的各种活动几乎大都与公众分离,常常成为极少数技术专家和领导封闭式自我意志的充分表现。   2.2公众参与规划的程度有限   虽然我国公众参与规划也以某些方式在进行,但却是十分有限的。包括参与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几乎尚未涉及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规划,有的甚至是有意回避,规划一度成为“机密”,规划怕公开也有其“难言之隐”,因此,对于城乡规划的关键领域,公众参与与规划根本无从谈起,公众对城乡规划的知情权受到极大的限制。公众的参与大部分是种被动的、阶段性的浅层次参与,多表现为某项规划会严重妨碍公众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或侵害了私人、团体利益,公众会借助新闻媒体、市民热线等非规划制度内参与方式提出这些问题,事实上这些都是事后的、被动的公众参与。   2.3 公众参与缺乏相应制度保障   在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由于仍处于初始阶段,公众参与规划的对象、机构、内容、程序、深度、职责、权利、义务和监督保障等体制和机制均无明文规定,客观上带来了公众参与规划的随意性。《城乡规划法》虽加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但即只是规定了整体性的制度,至于具体工作的展开尚没有一系列明确的法律法规从内容和程序上加以保障。因此,公众参与事实上大部分还是流于形式,成为象征性的“有行为无反馈,有参与无结果”的形式主义。因为没有关于“公众参与”内容的规定,而对各个环节所必须遵守的程序规定简单,尤其是没有对其中至关重要的公众参与给予程序上的设定,这一方面使规划主管部门及相关行政机构和人员的主观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也是目前造成政府、开发商和公众之间诸多矛盾在开发建设之后易被引发和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提高公众参与的建议   3.1 提高参与意识,加强规划的宣传和教育   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基本问题就是公众教育问题,提升参与意识、加强规划教育是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初级阶段的核心内容,也是一项投入时间长、成本大,而收效速度缓的社会工程。   重视社区规划知识普及教育。本着“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原则,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导向,增强公众参与规划意识,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公众参与对于城乡规划体现效率和公平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普及城乡规划科学知识,不断增强社会各界自觉主动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广泛听取群众之声,特别是低收入者、城市外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感知和认识,从而引起对某些关键问题的重视。   3.2 拓宽参与渠道,丰富参与手段   除了公示、听证会等参与途径外,更应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资源,创建广泛交流平台和友好的参与系统。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