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华跨国公司不道德行为及其监管
在华跨国公司不道德行为及其监管
摘要:近年来,在华跨国公司的不道德行为主要包括有商业贿赂、污染环境、出售“问题”产品、盘剥员工、违规用工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除了企业自身利益机制的驱动之外, 还与中外文化差异和我国监管机制、市场环境不健全有很大关系。要加强对这些行为的监管,就必须完善我国法律法规,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作用。
关键词:在华跨国公司;不道德行为;道德效力;监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2?0035?0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开设分公司,进一步实现制造业对中国的转移,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1]。目前,中国不仅成为颇有吸引力的世界性投资市场,而且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热衷于建立地区总部的国家。在华跨国公司给中国带来资金、技术和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的环境、社会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部分跨国公司凭借其自身优势,利用中国法律法规的疏漏,规避有关部门的监管和约束,引发了既有损企业形象又破坏中国经济秩序的丑闻事件,如美国雅芳商业贿赂、渤海油田泄露、家乐福、沃尔玛欺诈顾客、丰田召回门、“苏丹红”事件、宝洁旗下“SK?II”质检问题、雀巢奶粉碘超标和富士康跳楼事件等。这些事件涉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世界500 强跨国企业。这些事件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在华跨国公司伦理道德的关注。
一、在华跨国公司不道德行为的表现
从近年来所披露系列的丑闻来看,在华跨国公司违反企业道德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商业贿赂、环境污染、产品质量问题和劳工问题等方面。
第一,商业贿赂问题是在华跨国公司违规行为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调查,有80%跨国公司通过行贿而获得了国际间商务交易。据世界银行估计,每年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金额的5%,即500亿至800亿美元都流向了当地的腐败官员[2]。跨国公司在中国行贿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不少在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如麦当劳、家乐福、西???子、大摩、沃尔玛、朗讯和百事可乐等被列入商业贿赂的“黑名单”中。其中,影响较大的为2011年发生的雅芳贿赂事件。在这一贿赂事件余波未消的情况下,2013年国际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贿赂丑闻再一次将在华跨国公司推到企业道德拷问的风口浪尖上。除了直接的金钱交易和吃喝玩乐等常用贿赂手段外,跨国公司在我国还采用其他间接的贿赂手段,如免费出国旅游、海外培训、赞助领导干部子女到国外留学等。表面看来,商业贿赂不直接对公众产生危害,但实际上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产生的贿赂成本最终也将由普通的消费者来承担,因此是极其严重的违反企业道德的行为。
第二,环境污染是在华跨国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一些跨国企业将污染严重、资源耗费较多的企业或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其目的在于规避本国较高的环境标准,降低污染处理成本。这种做法虽给跨国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但极大地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破坏我国环境的跨国企业名单中不乏国际知名企业。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2008年的调查,在28家世界100 强跨国企业
在华设立的制造工厂中,近一半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采用了双重标准。根据在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中国水污染数据中心”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9月,违反环境法规的中国跨国企业达290多家,其中包括: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以及中海壳牌南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2011年7月13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14家全球服装品牌都未能有效解决其供应商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而造成了中国水污染,调查报告所涉及中外服装品牌包括:Abercrombie Fitch,Adidas,Bauer Hockey,Calvin Klein,Converse,Cortefiel,HM,Lacoste,Nike,PVH Corp,Puma,李宁、美特斯邦威和雅戈尔等14家。到目前仍令人担忧的环境污染事件要数2011年6月世界500强企业康菲能源公司和中海油合资建设的渤海油田发生漏油事件,该溢油事故致6200平方公里海水污染,影响海域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服务功能至今尚未恢复。
第三,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在华跨国公司深深陷危机的“定时炸弹”。随着苏丹红、SK?Ⅱ、博士伦护理液、柯达“质量门”事件以及“雀巢风波”等一系列丑闻的披露,笼罩在跨国公司头上的光环正在逐渐褪色,人们开始对跨国企业产品质量和其道德水准产生质疑。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在华跨国公司产品质量安全不但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反而似乎愈演愈烈,从20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