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曲中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
元曲中元代文人避世心态探析
摘 要:元曲在中国曲学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这当中有曲学本身发展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元代文人的生存条件,决定了他们的创作心态和创作风格。元代异族的统治,造成了社会政治的黑暗,使文人心态失衡,科举的废除,让文人脆弱的神经濒临崩溃,促使元代文人产生玩世避世的思想。但正是这些避世归隐之曲,让我们触摸到了元代文人那颗颤栗的灵魂,成就了他们不朽的文业。
关键词:文人 异族 科举 避世 归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80-03
元代曲学大盛,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高度评价了元曲的文学地位。但是对于这一文体为何在元代兴盛,没有进行深入的探析。此后学者结合戏曲自身演进规律和元代社会变迁进行分析,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一定时期,文人心态对于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无意否认前人之说,以元杂剧、散曲中的元代文人心态作为切入点,探求元代文人复杂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状态,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元曲作品深度与广度的认识,具体地、历史地对待元曲这一伟大的文学遗产。
一、异族的统治造成元代文人心态失衡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实现了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全面征服。这种融合的确有助于加强民族融合,促进蒙汉交流,但是这对一向重视华夷之辨的华夏民族来说,无疑是遭受了奇耻大辱,内心的创伤是不易平复的。人分十等的记载,由于出自遗民之口,不免夸大事实。但将人分为四等,并且分别限制权利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汉人在现实生活中时时留意自己的举动,内心自然十分痛苦,于是加在汉人身上的枷锁似乎又重于以往各朝。《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中盗马贼赵顽驴因盗一匹马而被处以盆吊之刑,刑法之重,可见一斑。在三百六十行中,既有杂剧《杜蕊娘智赏金线池》第一折【混江龙】套杜蕊娘“佛留四百八门衣饭,俺占着七十二位凶神”[1] (P.112 )的哀叹,又有《元史?刑法志四》的“诸乱制词曲为讥议者流”[2] (P.3 )的法律制裁。
元人统治社会后,汉人在心理上遭受了无情的凌辱与蹂躏,无名氏的《志感》[3] (P.1688 )就活脱脱表现出此时文人的困境: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也恁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士人在现实社会中感受到的巨大的心理落差,促使他们在文章中表现出对黑暗现实强烈的不满。异族的统治,造成了汉人心理的失落,但这不是主因,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科举的废除。科举的废除直接导致文人的浪漫直线下降,代之而兴的是文人内心深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深沉的历史感,以及一系列相关的连锁反应。
王国维《宋元曲史》以科举制兴废,论杂剧的盛衰,今人或有诟病,然其于元文人心态的把握,王国维以大学者特有之敏锐目光,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之所在。元代社会由于异族统治,语言不通,隔阂重重,加上权豪势要作威作福,使人们苦难重重,但这主要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这在以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各代,知识分子是除外的,他们一直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激励;可是到元代,科举突然废除,中间历时八十年之久。蒙汉两套班子,汉人人数既少且无实权,这使汉族知识分子的心里备感失落。元代作为一个短命的王朝亦与此有关。
二、科举的废除让文人脆弱的神经濒临崩溃
科举的废除,导致的必然结果是遗贤在野;官场的失意,其中一个必然的结果又是薪俸减少,或无有薪俸,危及生计。文人政治失意,生活困顿,心境屈辱,灵魂压抑,理想破灭,沉寂下潦。贫贱文人百事哀,百无一用,他们既不耻于官场之腐败,不肯与党人同流合污,又无力摆脱与抗争。在元代,文人被逼出以往的高门阔宅,书房朝班,无所遮蔽地赤裸在腥风血雨之中,任凭蒙古铁骑的蹂躏,权豪势要的欺凌,文人的尊严全无。他们最大的苦痛不是改朝易服,而是科举中断,仕进无门,人格扭曲,自我迷失,羞辱与悲愤交织其间,他们对残酷的现实予以无情批判,愤懑不平,怨世骂世。
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马致远[南吕?四块玉]《叹世》[3] (P.237 )
当文人知道自己的困境后,夹紧尾巴做人。看到现实社会“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自己身世沉沦,功名破灭,引起了沉痛的历史忧患与现实苦思,希望能找到一剂救世良药,可是当他们打开那发黄的历史教科书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用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
――张鸣善[水仙子]《讥时》[3] (P.1282 )
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千古英贤,如出一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