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探究城乡比较视角.docVIP

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探究城乡比较视角.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探究城乡比较视角

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探究城乡比较视角   摘 要:近30年来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例下降明显,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与城市相比,农村籍学生的升学压力更大,农村家庭教育相对成本更高,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质量却更低,以及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更偏好于交易动机而非利他动机等。提高农村籍大学生比例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减轻农村籍大学生相对较高的升学压力、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就业质量、引导家庭和个人进行理性的教育决策。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教育;成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1-0022-0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高校中农村籍大学生比例明显偏低,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籍大学生的比例仅为17.7%,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达30%以上,这表明,近30年来,农村籍学生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下降了近一半[1]。且大量数据表明,在重点大学招收的新生中,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例同样呈下降的趋势:据北京大学刘云杉教授统计,北京大学新生中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例从1978-1998年间的20%-40%,下降为2000年以后的10%-15%[2];就连一直受农村籍考生青睐的中国农业大学,农村籍新生的比例也从1999年的39%,下降到2007年的31.2%[3]。   农村籍大学生比例的下降,意味着高等教育机会在城乡间分配的不公平日益加剧,因此,这一现象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和探讨。张学敏通过对农村家庭教育决策的调查与分析,认为高等教育成本的提高和高等教育期望收益值的降低是农村家庭做出放弃高等教育机会这一教育决策的主要原因[4];赵学琴以河南省为例,对农村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减少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主要有初中退学率高、复读生减少、出国留学增多、在高中阶段主动退学、适龄青年被迫退学等方面的原因[5];闫纪建认为该现象的原因在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大学产业化及就业市场不公等[6];马福凯认为原因在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大学产业化及城乡教育投入不公平等[7];宿学敏认为原因在于大学学费上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及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等[8]。   以上观点对农村籍大学生比例显著减少问题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不过已有研究主要从农村籍学生或其家庭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鲜有城乡的比较研究,即没有解释为什么农村籍学生会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放弃高等教育(在数量上表现为农村籍大学生比例的下降),而城市籍学生却没有呈现这种趋势。因此,有必要进行城乡比较研究,揭示出同一影响因素为何对城乡籍学生及其家庭产生不同的影响,以促使我们对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现象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寻找更有效的对策。   二、城乡升学压力比较与农村籍大学生比例下降   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是按分数择优录取的,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这只是形式上或理论上的平等。罗立祝的研究表明,以高校层次为分类标准,城市籍学生在重点大学、一般本科、专科高校中获得的入学机会分别是农村籍学生的3.1倍、1.4倍、0.67倍;以招生方式为分类标准,城市籍学生在高考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籍学生的1.1倍,在艺术院校招生与独立学院招生中分别为3.3倍、3.4倍,在高考加分制度、自主招生制度中为7.3倍、8.2倍,在保送招生中则为17.2倍[9]。   以上数据说明,与城市籍学生相比,农村籍学生在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且各类高考招生制度不同程度地拉大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加大了农村籍学生的升学压力。   造成农村籍学生高等教育升学压力大于城市籍学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和学校教育两方面。   从家庭方面来讲,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对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占有状况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三个标尺。家庭占有资本的存量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教育机会与成就:第一,经济资本的影响,郭丛斌等指出,父母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本,意味着他们有较为雄厚的经济支付能力,能够为其子女提供充足、优质的教育,使其子女在各级教育机会获得的竞争中抢占先机[10]26。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是农村居民的3倍多。其中农村居民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为2442.5亿元,大大低于城镇居民的9046.9亿元,且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为8.47%,低于城镇居民的9.80%[11]。以上数据表明,农村籍学生家庭的经济资本低于城市籍学生家庭,进而制约了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最终会对其子女的入学机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社会资本的影响,杨东平指出,家庭的社会资本是影响子女入学机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为社会资本越高的家庭,通过动用熟人关系使子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