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的发言稿.docxVIP

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的发言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的发言稿

王鼎林则徐书法书稿座谈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下午好!感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给了我这么一个珍贵的学习机会。  刚才各位专家对书稿提了许多意见,这些意见是中肯的。需要说明的是,咱们面前摆的是两个月前的稿件,在排版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我们后来纠正了许多,但因时逢苦夏,所以糊里糊涂地不可避免地出现许多舛错。在这里,我为自己的粗心向各位道歉。  众所周知。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是实现中国梦的开端。但我更知道,林则徐还是一位书法家。  我研究王鼎与林则徐已逾40年。林则徐在蒲城留下许多墨宝。1985年,我发表有关王鼎文物,其中涉及到王鼎的家书。从1983年起,我便发表多篇有关林则徐的。但我不敢涉及他的书法。因为虽说我曾临池学书,但毕竟虎头蛇尾,书法写作有难度。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研究的态度研究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两人的书法作品。只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产生了将两人书法珠联璧合的想法。  XX年,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成立。在林则徐纪念馆筹建清理旧物时,竟然在多年无人问津的阁楼中发现尘封多年林则徐的作品。我多次建议蒲城林馆,要开展学术探讨。我还说其中两人的书法作品可以整理。得到蒲城林则徐纪念馆高起胜、高小明两任馆长的支持。于是有了这部手稿。  字如其人。书法主要是表现作者的气质和情绪,体现出书写时的情绪,也就是看整幅作品的行气,即字与字、行与行的气息。我以为,王鼎林则徐两人的书法作品,带着时代的印痕,带着性格的特征,可以令人深化对书法艺术的领悟,更会时常想到虎门销烟连接英雄纪念碑,联想到王鼎反对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想到他们历经坎坷,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探寻救国救民真理,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再接再厉奋斗,从而使自己心境言行得到升华。  王鼎上奏从不留底稿,也不出专著。他的作品很少。王鼎相国府只留下他的家书。王益谦的后裔王独清,是上世纪20年代创造社的著名诗人,与陈独秀、郭沫若过从甚密。他在自传体小说《长安城中的少年·二》有几百字回忆,他家有许多林则徐的书法作品。其中说:“父亲又把家藏林则徐写给曾祖父的信札常常拿出来夸耀。”但现在我们看不到这样的信札。“我们家有他写的三幅中堂,一条四条的挂屏,还有他那些信扎(札)。”但现存的作品与其回忆相差甚远。文中还提到林则徐的对联。幸而上世纪60年代被分别捐赠给蒲城县文化馆和西安碑林。文革一开始就在王鼎及其祖父、父亲的家祠旧址(三家连在一起)举办“阶级斗争展览”,许多字画被付之一举。有些作品外流。80年代初,槎把巷一位蔡姓将林则徐给王仲山的对联“山暖当春,水凉知夕;字瘦题石,诗寒说云”在蒲城文庙前兜售,要价不过200元,但文化馆收藏不起。后不知所终。林则徐在蒲城的墨迹虽多,但离成书很远。所以,我们便把眼光放大到陕西。  林则徐有诗道:“笑指新丰似故乡。”新丰在临潼区。林则徐三次来陕西,总共一年光景。但在林则徐的生命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因为早在来陕之前就常常与陕人联系。林则徐第二次来陕,是被贬戍伊犁途经,但陕西人却把他当代英雄一样远接近迎。所以,林则徐才写下了千秋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顺便说一句,记得林则徐诞辰200周年发行邮票时有这两句,但因未见墨宝,因此遗珠(福州林则徐纪念馆陈继勇馆长插话:“这个我们可以提供。”)。  王鼎、林则徐书法虽精,但王鼎传世罕见,林则徐因为禁烟声名如日中天而被忽略了书法,因此两人的作品很少有关连。林则徐给王鼎写的许多作品,文字人们熟记成诵,但却没有书法作品。所以只能桃代李僵,用别人的作品或刻本替代,因为别人作品是书法,刻本也有书法欣赏价值,虽然非林则徐所作。当然,我们所收集的绝非林则徐在陕的全部作品。有些作品由于并没见到实物,或者媒体像素不够而未选取。还有司空见惯的“碑林”二字,因为所见作品均有变形,所以未能收录(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李永红馆长插话:“前天,我已经发给陈馆长了。”)。  这部书稿,是王鼎、林则徐两人的书法作品,理应有一篇两人的书法欣赏。我试图写了一篇。但因底气不足,终未收录在内。带有电子稿,由屈主任带着U盘,一会儿,可以拷贝给林澕股长。  如何编辑?确实是个难题。因为王鼎林则徐两人作品没有关联,所以我们只按作品类型分类。对于书法作品,人们通常是一人作品,怎么都好编。还可以将两人作品从正反都能编码,多年前已出版这样的印刷品,但不知合不合出版规范,应由咱们选定海峡出版社决定。我们设想,可用一人交错出现,不分轩轾。因为这样,两人作品如何选定?选定多少幅?我建议,由福州林则徐纪念馆选定林公墨宝,然后王鼎作品数量方可确定。我完全同意将王鼎  我以为,这本书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一是存史,可以作为文史研究资料。二是可以作为书法欣赏,三是可以为初学书法者提供一种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