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日本古陶瓷备前陶器审美特性
浅析日本古陶瓷备前陶器审美特性
摘 要:以丰富多彩的窑变技术,备前窑在日本六大古窑中的地位仅次于濑户窑,在日本古陶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审美角度来剖析备前陶器所蕴含的内在特征,并尝试挖掘解析备前陶器与茶道中的“闲寂”相通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备前陶器;文化;审美特性
一、备前陶器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特征
(一) 质朴古拙的备前陶器
具有一千多年的备前烧是日本常滑烧、濑户烧、越前烧、信乐烧、丹波烧六大千年古窑之一,其历史也最为悠久。备前烧以冈山县备前市伊部一带为中心,因烧制地而取名亦称“伊部烧”。备前烧的基本外在特征是,拥有深暗古雅的褐色胴体,多姿多彩的窑变效果,粗犷浑朴的器形(图一)。
备前烧的历史悠久,其烧制工艺源于被称为须惠器的原始土器。在六世纪中叶,须惠器烧造技术从朝鲜等地传到冈山东南部牛窗町一带,927年随着延喜式窑的建成,开始在邑久郡等地广泛烧制须惠器(图二)。到平安时代末期的十一世纪,逐渐形成独立的制陶风格,之后在平安时代后期和镰仓时代初期,开始在备前町伊部的西北熊山利用山体斜坡修建穴窑,主要烧制供寺院用的瓦、祭祀用品和生活用品,由于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知名度开始大为提升,其地位也随之开始确立。
(二)备前陶器的魅力及主要特性
备前烧全靠火焰和手艺烧制陶器,陶工一般利用火的烧成机理,通过调控窑内温度来影响炉窑中的泥土以及薪木灰发生的“窑变”,使烧制的陶器表面出现芝麻釉、栈切、绯襻等色彩迥异的效果,给人的视觉产生强撼的冲击力。这种由自然和陶工创造出来的陶器与施釉的陶瓷相比自然古朴、富于变化,尤其是备前烧的每一件作品都不都是按照人为意愿而完成的,基本属于大自然的产物,故具有形色各异巧夺天工的效果。
备前陶器不但古朴美观,其魅力还在于密切于生活,并升华为有艺术气息的器具,被用作为茶具和花器。首先,备前烧一般为手工制造,未上釉的陶器给人一种质朴温馨、典雅厚重的感觉,自古就是供奉朝廷的奢华讲究用品,也是追求雅趣之人的收藏对象。尤其是,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备前陶器结实耐用、有利于身心健康等说法,而备受众人欢迎。[1] 其次,茶陶文化在桃山时代大肆流行,虽然部分陶器受中国和朝鲜文化影响开始施釉,并追求明快和华美,但备前烧和美浓、伊贺、唐津等茶陶仍然强调个性美,其中粗犷、质朴、带有淡淡反璞味道符合“和寂空雅”的禅境,受到千利休等茶人的推崇。此时的备前窑在主要烧制日用生活陶的基础上,为适应以武士为主的上层社会对茶道文化的崇尚,转而生产茶用道具,并很快成为茶陶艺术的领军者。尤其是备前陶那古朴感觉和歪扭的造型极为符合“佗茶”的审美,被广泛用于茶碗、茶入、水指(盛装清水的容器)等茶道之中,并最终成为美术陶艺的优秀代表。
二、备前烧审美特征探析
(一)窑变产生的变幻美
据日本《大辞林》及《陶艺用语大辞典》,所谓“窑变”就是在烧窑过程中,火焰的性质发生某些变化而致使应该还原的地方出现氧化,或者燃料灰落到器物上而造成的釉色变化甚至使器物的形状出现某些变形。诸如有名的天目茶碗中的“兔毫斑”、“曜变”和“油滴”就是经典的窑变而倍受瞩目。
就备前烧而言,最具有古雅魅力的就是芝麻釉、栈切、牡丹饼、绯襻等的窑变给人的视觉效果。与施釉的陶瓷相比,没上釉的备前由于在1000至1300度左右的温度慢慢烧制而使其质地比较坚硬,同时因窑变而产生的色泽和纹样千变万化,使人能够感受到古老陶器所蕴含的魅力。
这里不妨结合日本两位陶界名人的作品,赏析其艺术特征。首先看一下长时间引领备前陶器界潮流,被授予人间国宝称号的伊势崎淳作品“备前黑德利”(图四)。该件作品从细颈到肩部落下红木灰而完美地发生了窑变,使该作品就好像从上往下涂洒了金色釉药,色泽较为靓丽,富有质感。同时该作品的底部因吸收了陶窑的热能和烟气而使局部窑变后呈黑褐色,其深沉的色调与上部窑变的金色釉相呼相称,使作品整体呈厚重质朴的感觉,不愧为窑变效果鲜明的备前烧作品。
再看一位人间国宝大师藤原启的作品。藤原启是继金重陶阳之后第二位获得人间国宝称号的备前烧陶艺大师。他吸收了镰仓和室町时代的古朴和豪放风格,多创作大方明快的陶艺作品。下面这个备前茶碗作品充分沿袭了藤原启豪放大方的作品风格,整体感觉厚重有力(图五)。该作品因为使用铁元素较多的备前土,并在接触空气较多的情况下发生氧化反应,而使作品的大部分地方产生“绯色”效果。同时胴体分布有较明显的芝麻状釉,一些浅白色芝麻斑点好像不经意敷在釉上,使作品在沉稳厚重的同时,显得活泼洗练、协调优雅。从整体看来,该作品由于恰到好处的窑变,使得绯色和芝麻釉搭配合理,色彩明快,是难得的艺术性很强的陶器作品。
三、结论
回顾日本室町末期到桃山时期的陶艺史,不难发现存在着与世界陶瓷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