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河南豫剧发展与变革.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世纪河南豫剧发展与变革

二十世纪河南豫剧发展与变革   摘要:豫剧,原名为河南梆子。与河北梆子同属于大梆子体系,从明末清初的乾隆年间开始流行,至今已经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是山陕梆子流传到河南后与当地的语言文化、民间音乐相融合的产物。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经济文化飞速发展,音乐也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本文从唱腔及剧目等的发展,来论述二十世纪河南豫剧所经历的变革与发展。   关键词:豫剧 唱腔 发展 二十世纪   绪论   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走向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时期。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转变。从此中国社会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相继出现了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著名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历史阶段,终于在1949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此后又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而由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蓬勃发展的时期。   一、豫剧舞台的城镇化转变   在社会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音乐文化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戏曲艺术的发展开始逐渐顺应社会变革的趋势。河南豫剧在30年代以前是被人们以低俗视之的,因为豫剧主要流传在农村。扮演者皆目不识丁,多染有食烟嗜好,演唱均墨守旧法,唱词多含秽语,被人评价为粗俗不雅,传承发展的方式只能是口传心授,以讹传讹,相沿既久,其错误多到不可思议。剧目也没有剧本之说,因此它的发展有着很多的弊端,例如文学性不强、唱腔不成体系等。在艺术形式上也比较粗糙,舞台布景及人物的服饰都非常潦草。唱红脸的戴个黑布条,小生鼻梁上抹一道红。旦角用胭脂涂一下手心。花脸的前额上剃个半拉头。台上不穿厚底靴子。也没有水袖。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右。豫剧才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变革,进入了现代豫剧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豫剧这一戏剧艺术开始由农村所盛行的跑野台逐渐向大都市正规剧院营业演出转型。开始逐渐适应都市化的审美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喜欢。这些知识分子的参与彻底转变了大众对于豫剧“不登大雅之堂”的印象,使豫剧这一流传于民间的艺术慢慢推向城市化的舞台,逐步将这一戏剧形式的文学性提升了起来,这是豫剧改革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一个部分。   后来樊粹庭同豫剧名家陈素珍合作。编写出了豫剧的新的剧本,例如《义烈风》、《柳绿云》等,在这些剧目中唱词一改往日粗俗的旧貌,而又包含着强烈的民主、自由及爱国主义思想。顺应了当时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很快收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在当时得到了巨大的轰动与反响,为豫剧得以走向全国的舞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铺平了道路。   二、豫剧剧目的变化与革新   我国第一豫剧名家常香玉于30年代到开封演出,在王镇南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开始对豫剧进行改革。由王镇南改编、常吞玉主演的六部《西厢记》在开封首演后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到现在仍是经久不衰的佳作。   此后王镇南所创作的一部现代戏《打土地》真实地反应出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的恶行以及老百姓艰难困苦、民不聊生的境况,再一次将豫剧推向了风口浪尖。被称为是豫剧现代戏的开端之作。同时,王镇南与常香玉对于演出的舞台布景也进行了革新,更加丰富了豫剧的艺术表现力。常香玉所达到的艺术造诣,王镇南功不可没。他对于豫剧发展的贡献使得豫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态从自发的状态走向更高的艺术追求,将豫剧的艺术性提高至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到了豫剧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对戏剧进行改革,传统的豫剧剧目已经不能顺应社会历史发展及大众审美的需要。因此,文化部门提出了整改传统戏、历史剧和创作现代戏三者同时进行的剧目政策。这样的要求极大的丰富了豫剧剧目创作的题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剧目,例如新编传统戏《秦雪梅》、《穆桂英挂帅》,新编历史剧《花木兰》等。   新创作的现代戏《刘胡兰》在1956年河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时。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音乐的演唱形式上,在继承传统豫剧音乐的基础之上,采用了独唱、对唱、二重唱、领唱、齐唱、混声唱等,展现出了豫剧现代戏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创造出了较具有经典意义的豫剧现代戏唱法。这些剧目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更为直接地反应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使得这一艺术形式更为群众所接受。这一时期,现代豫剧的艺术风格及美学特征基本成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