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节耳鸣、耳聋
第十四节 耳鸣、耳聋 [概述] 含义: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有响声而外界无相应的声源,又称脑鸣。 患者所诉之耳鸣, 仅患者本人始能听到,称为主观性耳鸣。在某种条件下,其鸣声也为他人所听闻, 则称为客观性耳鸣或他觉性耳鸣。本节主要讨论主观性耳鸣。 耳鸣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 耳鸣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内鸣响也能干扰正常听觉,因此,耳鸣与耳聋常合并出现。 “鸣为聋之渐,聋为鸣之甚” 若因脓耳、耳胀、耳闭、耵聍所致耳鸣者,不在本节中论述。 耳鸣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中体质虚弱者更为多见。 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其中,根据发病的时间长短以及病因病理的不同,可分为: 暴聋 久聋 突然发生的明显的听力减退称为暴聋,为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之一。暴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无明显季节性,多为单侧,亦有双侧。本节讨论的暴聋,相当于西医学的“突发性聋”、急性发病的“传染中毒性耳聋”、“爆震性耳聋”等。不包括脓耳、耵耳、外耳异物所致的耳聋。 病名与别名:暴聋又称卒聋、风聋、火聋、厥聋等。 久聋与暴聋相对而言,指缓慢出现、逐渐加重、历时较长的听力下降,为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相当于西医学的药物中毒、老年性、营养障碍,耳硬化症、噪音等所致的进行性耳聋。耳胀、耳闭、脓耳等病引起的耳聋,不属本节讨论的范围。 久聋的发生可见于任何年龄。不同的病因可有其不同的年龄特点。如药物中毒或营养障碍所致的耳聋以青少年多见;老年性耳聋则发生于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此外,长期处于噪声环境者亦易致久聋。 病史与别名:由于劳伤过度,或病后失调,脏腑气血亏虚而致的耳聋,又称为“劳聋”、“虚聋”,其发病比较缓慢,也属渐聋范围。 耳鸣、突聋、久聋均属于耳鸣、耳聋的范畴,其病因病机、治疗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所区别,故我们分别讨论: 耳 鸣 [病因病机] 耳鸣为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多端,临床上可分虚、实两大类。实证者,多因外感邪气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而致;虚证者,多为脏腑虚损而致。 一、实证耳鸣 ㈠风热侵袭 耳位于人体上部,风邪则易侵犯上部器官。《温热经纬·卷四》说:“肺经之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风邪伤肺,肺气失宣,笼葱为风邪所蒙蔽,则致耳鸣。风邪之性,又常与热邪或寒邪兼夹为患,风热外袭,邪窜耳窍,蕴而不散,则耳鸣益甚。 ㈡肝火上炎 若有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扰清窍,则致耳鸣。 ㈢痰火郁结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痰湿,或思虑劳倦,损伤脾胃,运化失健,津液不行,水湿停聚,乃成痰湿,痰湿久郁,化火上扰,蒙蔽清窍,以致耳鸣。 二、虚证耳鸣 ㈠脾气亏虚 饮食不节,或劳役过度,思虑太甚,脾气受伤,则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升以荣养耳窍,耳窍失养,经脉空虚,乃致耳鸣。 ㈡心血亏虚 大病之后,耗伤心血,心血亏虚,则耳失濡养,或血虚不行,滞涩脉络,而致耳鸣。 ㈢肾精亏虚 素体不足或久病及肾,或恣情纵欲,耗损肾精,或年高之体,天癸已竭,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耳窍失养,皆可致耳鸣。 ㈣肾元亏虚 寒邪入里,折热伤阳,或大病、久病,房劳过度均可耗伤肾元,致耳窍失于肾阳温煦,而现耳鸣。 一、诊断要点 耳鸣为患者的一种主观症状,缺乏客观评估耳鸣的方法,因而诊断是复杂而困难的。 ㈠病史 详细询问耳病史,如耳外伤史、耳毒性药物史、噪音接触史、嗜烟酒史及眩晕史等。还应询问心脑血管病史、内分泌系统病史、变态反应疾病史等。女性病人应了解与月经期的关系。此外,还应了解家族史。 ㈡耳鸣的情况 1. 耳鸣的起病:有急有缓,如突然起病,其诱因较易明确。若缓慢起病者,感觉神经部分的障碍较多见。 2. 耳鸣的特征:一侧性或双侧性,持续性或间断性,有无波动性。 3. 耳鸣音调的性质:是高调、中调还是低调。如蝉鸣、哨音、汽笛声、隆隆声、风吹声、拍击声等。是搏动性还是非搏动性,是否与心跳或脉搏同步,是否与呼吸有关。 4. 耳鸣的严重性:对情绪及生活、工作的影响。使病人感到烦恼的程度,可分轻、中、重三级。 5. 耳鸣与听力损失的关系,环境声对耳鸣的影响,失眠、疲劳对耳鸣的影响,头位及体位的变化有无影响,心理状态对耳鸣影响等。 ㈢检查 1.耳鼻咽喉科检查:尤其是耳科检查,包 括耳廓、外耳道、乳突、鼓膜的检查。 2. 听力学测试: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 试、听性脑干反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