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影响实证分析.docVIP

积极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影响实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积极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影响实证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影响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在政府投资受外生变量财政政策影响以及国内私人投资与外商投资彼此冲击效应系数相等的两个假设约束下,应用SVAR模型对我国1993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的政府投资对国内私人投资、外商投资和国内总产出的冲击效应进行参数估计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国内私人投资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对外商投资有微弱的挤入效应,但对国内总产出具有明显的冲击干扰,影响经济稳定;国内私人投资与外商投资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竞争性和替代性,并且对经济增长都有正向冲击,但是国内私人投资的贡献明显大于外商投资;国内总产出能有效促进国内私人投资,并且吸引外商投资的持续流入。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 政府投资 私人投资 SVAR模型   引言   金融危机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依旧陷于债务危机,同时受到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外贸在短期内已难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受限于工资水平较低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在短期内也难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无疑成为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首选工具。投资从主体分,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而私人投资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国内私人投资和外商投资。   经验表明,历次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具有见效快、易实施的特点,屡次被政府作为拉动经济的法宝。特别是2008年以后,在政府采取的“4万亿元财政支出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投资出现了大幅增长,实现了稳增长的目标。但是学术界对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直接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议。支持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降低了失业率,稳定了经济;反对者认为,大规模政府投资刺激经济的做法在短期内虽有一定效果,但是对私人投资有挤出效应,进一步恶化了产业结构,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愈加严重。2012年上半年的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出现下滑的趋势,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增加政府投资的政策和计划。根据近期发布的政府投资计划,将远远超过2008年的投资计划总额。政府与学者,以及学者之间就是否继续使用扩大政府投资作为稳增长的手段争论愈加激烈。   文献综述   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有挤入效应。因为中国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资金,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市场化,并且银行体系中的超额准备金表明中国经济中不存在资金需求竞争,因此政府借款不会导致资金需求上的竞争(曾令华,2000;王志伟等,2010)。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私人投资存在盲目性和非理性等原因,存在着显著的挤入效应(刘小文,2008)。而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领域重点是高速公路、机场、铁路,以及农田水利、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领域,而这些领域本来就是私人投资无力也不愿涉足的领域,并且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在私人投资缺乏利率弹性的情况下促进其发展(张海星,2001;贾松明,2002)。不管是从财政投资总量来看还是从财政投资的分类来看,对私人投资拉动效应都很强,且时滞较短,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郭庆旺、贾俊雪,2005)。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法研究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发现挤入效应在当期表现得较为明显,长期趋于减弱(吴洪鹏、刘璐,2007)。对黑龙江省和浙江省的政府投资、私人投资进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现为微弱的挤入效应(丛颖,2009; 郭鹰,2009)。   而主张政府投资挤出私人投资的学者认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导致市场利率提高和国债投资挤占了社会资金,即政府投资挤出了私人投资(戴园晨,1999)。政府投资同样的项目,只是取代了原来的非国有投资(刘扭霞,2000)。由于政府投资会与私人部门争夺资源、人才,在市场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原先用于私人部门的资源会转向于公共投资(庄龙涛,1999),挤出效应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产生作用(王宇,2003),而且还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于天义,2002)。随着金融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和经济景气回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挤出效应将愈加明显(梁学平,2003)。通过S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实证检验,表明政府投资挤出了私人投资(楚尔鸣、鲁旭,2008)。   现有研究对于分析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得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建议,但是也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现有研究大多笼统的将固定资产投资中扣除国有投资后作为私人投资进行分析,未能区分政府投资对国内私人投资和外商投资的不同影响。第二,部分研究选择区域或者省份为研究对象,不具有全局意义。第三,定性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采用的数据值得商榷。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私人资本有限,固定资产投资主要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