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01讲国际关系心理学导论
(四)心理学应用的必要性 1. 归因的要求:有助于说明国际关系中的“为什么”的问题。社会科学的主体首先是“人”的意识,它是说明人及其行为的根本出发点。 2. 促进相互认识与理解:有助于人与人、国家之间的客观认识和相互理解,避免国际行为上的无知、偏见、误解、误读、误判。 3. 推动科学正确决策:有助于理解其他国家的决策动机、过程,减少认知错误和陷入决策陷阱,进而提高自身决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4. 丰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索一些国际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化国际关系理论的内涵。 YOUR SITE HERE 四、国际关系与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在日常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会运用一些心理学的概念或理论,如战略意图、相互认知、归因、国民性格、集体狂热等。 国际政治中的心理学运用一般集中在:人性、政治人格、认知和群体心理过程方面。 YOUR SITE HERE 1. 国际关系与人性的推论 人性是社会科学演绎的出发点。 人和群体既是理性的、同时也是感性的行为体。理性和感性不可分割,对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实质上是理性不断发展的历史,与此同时,情感也是推动历史车轮的巨大力量。 在国际关系中,人类是不是理性人这个问题,以及国家关系的变迁是人类理性选择的,还是情感驱动,抑或二者综合作用的产物这个问题,依然争论不休。 YOUR SITE HERE * * 中国古代哲人的人性观 (1)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告子的人性不确定论:同时代的告子则坚持人性“无善无不善”,他说:“性,无善无不善;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 (3)荀子的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嚷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4)汉代扬雄的善恶混杂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也与?” (5)韩愈的人性三品说:人性具有上(善)、中、下(恶)三个品格,构成要素是“仁义礼智信”。 2. 政治人格与国际关系 主要观点: (1)领袖心理与社会心理是密切相连、相互建构的。 (2)个人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关系。 (3)政治人格是解释国家政策及其对外行为的变量。 政治人格研究的两大争议: (1)复杂的人格体系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 (2)仅仅关注领袖的政治人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是否不够全面。 YOUR SITE HERE 3. 国际关系与认知心理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国际政治应用得较为充分的心理学。 认知心理讨论的是人或群体是如何知觉、记忆、判断、思维和决策的。 主要观点: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是由其如何看待外部事物(认知)决定的,而认知是受各不相同的认知因素和动机因素影响的,因此,国家间的相互认知是国际关系的主要环节,它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决策和行为。 YOUR SITE HERE 4. 群体心理与国际关系 跨文化社会心理比较研究。如国民性研究(民族心理)。 民族主义与心理学:民族认同心理 社会变迁进程中的社会心理(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和《革命心理学》):群体的形成、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国际冲突与战争心理学:冲突的进化机制。 社会偏见、歧视与群际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与国际合作。 女权主义与心理学。 YOUR SITE HERE 要素分析、案例分析、微观分析 特点之一:微观分析。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的研究不是对国际现象与问题的宏观描述,而是对国际关系的微观层次的说明。 特点之二:要素分析。它们着眼于某个心理要素(如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决策、情感)在国际关系问题之中的具体运用。 特点之三:案例分析。对某些重要个体、社会或国家、或国际现象的综合心理分析,以案例分析较为多见(如希特勒、日本的国民性、恐怖主义现象、权威主义人格等)。 YOUR SITE HERE 五、国际关系与心理研究的局限性与难点 心理如何影响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如何影响人和国家的心理?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过程赋予国际关系什么意义?这是国际关系心理学试图回答的问题。国际关系心理学能否建立起自身的学科体系? YOUR SITE HERE 1.局限性首先源自心理学研究本身存在的争议。 其一,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必须分离、而又无法分离的研究状况。 其二,对心理学科学性的质疑与它所研究的对象的高度复杂性相关。 其三,对心理学科学性的质疑与它的研究方法的缺失相关。 其四,语言的局限性使得准确描述心理现象存在巨大困难。 其五,心理学理论的普遍性与特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