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业监管制度改革:金融业的分与合 卢晶亮体育产业管理.docVIP

美国金融业监管制度改革:金融业的分与合 卢晶亮体育产业管理.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金融业监管制度改革:金融业的分与合 卢晶亮体育产业管理.doc

美国金融业监管制度改革:金融业的分与合 卢晶亮 体育产业管理 2007210605 引言 次贷危机不仅让美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更把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推上了风口浪尖。诚然,次贷危机的爆发不光是金融监管不利造成的,但要深刻了解金融危机的发生,就不能不提到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而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变革过程就是美国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金融服务手段创新、金融服务理念革命的过程。次贷危机留给中国的启示之一,就是金融监管要与时俱进,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1929年大危机后美国的金融立法 30年代以来统治了美国金融近70年的金融立法体系,基本上是在1933~1940年建立和完成的,这套法律体系的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动因便是1929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当时的立法目的在于防止危机的再度出现。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暴利。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资本市场蒸蒸日上,金融业的重心逐步从间接金融转向直接金融。企业在良好收益的支持下,从证券市场进行大量的直接融资。证券市场的良好回报还诱发企业抽回银行存款,将资金转入证券投资。相形之下,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每况愈下,眼见利润下降的商业银行也积极投身于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从20年代初到危机发生以前,美国股市以年均18%的增长速度迅猛上涨。与此同时,美国的基金业务开始时兴,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基金业务,纷纷成为基金的发起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涉足投资银行业务。在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制定以前,美国的联邦法银行制度和州法银行制度对银行有相当严格的限制,但有关证券公司的制度却几乎没有。因此,商业银行在面临业务萎缩的境况下,以子公司的形式参与投资银行业务在当时并没有明显的法律障碍。但是,狂热的股市并没有持续太久。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在此后的两年半里,美国股市持续下跌,1932年的股市市值仅剩下1929年危机前的10%。为此,美国参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在1932年开始对华尔街进行实地调查,曝光了华尔街多数金融机构的不正当行为。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必须通过建立严明的金融与证券法制,以防止危机的再度出现。基于这样的判断,多项重要法律相继出台。1933年制定了证券法(Securities Act of 1933)和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基于证券交易法设立的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信息披露、证券交易所、柜台交易和证券业协会等履行监管职能。1940年制定了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这些法律将证券业务置于联邦政府的严格监视之下,使原来法制法规一片空白的证券领域突然之间成为立法最为严厉的领域。在这一系列立法中,对投资银行业务影响最大的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一法律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其中包括:《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国法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以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营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伴随法律的实施,美国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整合阶段。1934年商业银行直系证券公司整合后成立了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原私人银行高盛和莱曼·兄弟被迫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务,割舍了银行业务;J.P.摩根则选择了银行业务,放弃投资银行业务;1935年,原J.P.摩根分离出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当然,金融机构的整合并没有动摇大型投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在1934—1939年发行的92亿美元证券承销中,摩根·斯坦利占23.2%,第一波士顿占10.7%,六大投资银行占市场总份额的57%,投资银行形成了寡头垄断局面。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在美国统治了近70年,并且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制度的重要参照,是世界金融分业制度的鼻祖。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人们可以找到无数的事实来证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功绩,即使是半个多世纪后的我国证券立法,也引证借鉴于美国的这一法律。然而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1999年金融服务法》(Financial Services Act of 1999),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揭开了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新纪元。究竟是什么原因终止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历史使命?这就要从美国以投资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几十年的发展变化说起。 美国金融业的变迁(以投资银行为主) 美国投资银行的创立和稳固时期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是美国投资银行的创立和稳固时期。投资银行在美国被定位为企业的财务战略顾问,对于解决企业的经营问题、融资问题、资金运营问题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