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不完整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理论(不完整版)

第一编 导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诗学)、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第二编 文学活动 1.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 2.文学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狭义的审美含义): (1)文学的文化含义: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2)文学的审美含义: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3)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相互渗透。 ▼无功利与功利: (1)审美的无功利: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 (2)文学的无功利: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无功利。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正是强调创作中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而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 (3)文学的功利性:把审美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4)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从目的层面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 4.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1)“话语”概念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语言可进一步区分为语言系统和言语两部分,前者是社会普遍性的语法系统,后者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法国思想家福柯:话语可看作语言和言语结合而形成的更丰富更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u,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3)文学作为话语,具有蕴藉的特点,即话语蕴藉 蕴藉:在文学领域,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话语蕴藉:文学活动的蕴藉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具有两层意思: a.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b.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4)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含蓄: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两者实质一致: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性特性。 第三编 文学创造 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文学创造中所用的并不是“语言”,而是“言语”,即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具体的独白、对话等。文学创造就是以言语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然而文学言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言语和日常言语,它们之间“有着确凿无疑的差异”。文学言语往往突破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文学创造不只以言语为材料,而且旨在创造新的言语系统,通过创新性言语系统塑造文学形象。 2.文学创造的主体: (1)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 柏拉图“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作家、艺术家就是“模仿者”,缺少“真知识”的无能的人,只会制造出一些和真理相隔甚远的影像。艺术家对自然的模仿不过像“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的旋转”。因此,艺术家作为模仿者就只是“影像”的复制者,机械的模仿者。 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都宣称“艺术家就是创造者” (2)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艺术家是处于有利于现实利害关系之外的旁观者。 德国立普斯“移情者”: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时,是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化,达到物我同一。“非我”的对象成为“自我”的象征,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己,得到自我的欣赏,从而产生美感。因此,审美主体包括艺术家是“移情者”。 3.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1)回忆与沉思 回忆:积极的和有意义的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作家的回忆方式有: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论法、 沉思: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者意念的深沉思索。沉思的又一心理功能是对沉思的对象从事二度体验,使之成为富有诗意的东西。 (2)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直觉 灵感: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创造性思维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对某事物根本性质的突发性领悟”。从思维角度看,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