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五夜 重装穿越渝鄂边境四大峡谷文档资料.doc

五天五夜 重装穿越渝鄂边境四大峡谷文档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天五夜 重装穿越渝鄂边境四大峡谷文档资料

五天五夜 重装穿越渝鄂边境四大峡谷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2013年8月27日,那是我首次穿行渝鄂边境“奉利线”,当时的目标是寻找到传统中的下藏峡谷。尽管那一次我未能如愿,却为次年2月再一次穿行“奉利线”留下了理由。虽然第二次的穿行也同样没能找到那条神秘的下藏峡谷,但相比第一次,在重新穿越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将下藏峡谷当作惟一目标,反而让很多细节“显现”于我们脚下。诸如龙桥大峡谷、鹿场坪峡谷、刘家河峡谷、石笋河巨石阵等奇迹之地,这成为了此行的最大收获。而这些奇景恰恰组成了一条全新的,充满惊险刺激的穿越经典路线。   探路龙桥大峡谷,计划生变   线路:重庆―利川―柏杨镇―落家沟―龙桥大峡谷   2014年2月4日上午09:10,我们乘D2266次动车从重庆北站出发,2小时40分后到达湖北恩施利川市。在户外装备店买好气罐后,我们包了一辆长安车直接驶往龙桥大峡谷,下午15点20分到达目的地,决定在龙桥一人家门外的停车棚扎营。   根据行程安排,原计划我带两个队员下到落家沟去探寻第二天进入龙桥大峡谷的线路,其他队员留下搭帐篷和准备晚上的集体餐。但这个安排没有得到大家的赞同,特别是“萍姐”和“一见”,听说要去峡谷里探路,情绪特别的高涨。鉴于时间还比较充裕,我们把装备放在主人家中后就倾巢而出。   一路上向住在龙桥周边的人家打听去峡谷的道路,一位老农指了条过去他们砍柴走过的小路。那条路在茂密的灌木杂草丛中依稀可辨,但要沿这条小路走下去却非常艰难。而在这条小路一侧有一条机耕道通往山下,我们当即决定走机耕道,根本不管这条机耕道能否把我们引入要去的地方。   绕山而下,一边行走一边继续探路,队友发现机耕道旁有一条下山的密林小路,大家没有犹豫又一头扎了进去。约20分钟后,我们左冲右突终于下到了谷底。迎面而来的却是一个足有一人深的漩坑,要想进入峡谷就必须下到漩坑再从漩坑里攀爬上去,女队员们显然难以逾越,剩下的探谷任务自然就交给了我们男队员。“小猫”率先攀爬上去,然后上拉下推帮助我也上去了,等到徒弟“穿山甲”艰难地攀爬上来后,我们一行人才朝峡谷内部走去。   峡谷经积年累月的流水冲击而成,谷内多为狭窄逼仄的道路,幸亏这个季节正是枯水期,峡谷里大多数地方都无水,偶尔有一些小水潭也可以轻松蹦跳而过。最后我们行至一水潭前,前进的道路在此戛然而止。这是一个足有两米深的水潭,一边岩壁呈垂直形,一边是倾斜的坡度,且岩壁光滑无借力之处,水潭的正前方非常狭窄,仅一个人可以通过。不得已,我们只能悻悻地沿原路折返,这也预示着穿越峡谷的路线就此作废,我们只能启动其它路线方案。   第二天   启用新线路,当地向导伸援手   线路:龙桥大峡谷―尖顶观―由家垭口―偏岩村   前一天从利川火车站包车过来的举措,如今看来是非常明智的。一方面是提前利用多余的时间完成了龙桥大峡谷的探路,另一方面也获知了峡谷深处无法通行从而节约了时间。   于是,我们启动了另一条规划路线,决定直接奔向尖顶观,从尖顶观驴行至由家垭口,再到偏岩村,最后从偏岩村下至鹿场坪峡谷。   从龙桥到尖顶观,如果没有当地人带路,埋着头一阵乱走,怎么也要耗费半天的时间,经过商议,我们决定包车前往,所以这段路程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到达了。   在一户农家院坝内我们与当地村民聊起线路走向问题,他们给出的建议是从这里下到龙桥大峡谷底,再从谷底逆溪而行,直至偏岩村。但关于逆溪行走时的溪谷地理状况却无人知晓。我们从尖顶观往峡谷深处望去,只见茂密的灌木林间蜿蜒着一条溪流,它的纵深实在让人神往,但我们不敢贸然进入。   最后还是选择向由家垭口进发,我们邀请了当地一位老农担任向导。有了熟悉路况的带领者,众人很快就走到了下山的地方。向导告知眼下有两条线路可以走,一条是下山走由家垭口至偏岩村,一条是经柏林村至红椿坝,后一条路很平坦,且为大路。根据既定线路,我们还是决定走由家垭口至偏岩村。于是向导告诉我们沿石梯下山至河谷,对面有一条明显的山路,从这里上山至距由家垭口几分钟的路程处,有一户由姓人家,从那里起走一段土公路至水泥路,遇岔路口时向左行至偏岩村后,就可以下到鹿场坪峡谷了。向导再三嘱咐从河谷到由家垭口的岔路很少,主路也很明显,然后才与我们道别。   下山至谷底的山路有一段是民初时期由当地财主出资修筑的石梯,石梯基本上保存完好,只是偶尔有些缺失。我们用了半小时到达河谷,在河谷开始“消灭”午餐。午餐的间隙,我仔细地观察了这段河谷:河谷的下游宽敞而遍布大小不等的岩石,上游却在一水潭后面愈发狭窄了起来。河谷两岸的山势呈缓坡地形,因此前人在此修筑了过往道路。而过了这一段河谷,无论是下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