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材:文学之性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达材:文学之性质

文学之性质 陈达材 文学者,所以宣示己意而喻于人之普通符号也。(一)人类之思想,不能离物质而传达;言语则有资于声浪,文学则有资于纸墨,凡举以动作而传示意思者,莫不有待于物质,其能离物质而以单纯精神感通者,使相喻于无形者在催眠术家时或可行,然是否真无待于物质,尚属疑问。故人类之思想,普通言之,殆可谓不能离物质而传达。惟吾人传达思想之方,种类甚多有用动作,有用言语,有用文学,皆思想先成于胸中,藉此种手段,感觉他人五官,使传达于脑也。夫文学之效用,比之言语动作,虽时间较久,空间较广,然由其为传达思想之媒介一点观之,殆无异致。由此言之,文学殆为传达思想之符号,除所载之思想外,最为无用之物。今试取一篇最著名之观之,其可见者,纸墨之形色耳,然其形色不及图画之美观;其可读者,虽有声调,然其声调则不及歌谱之自然;试问除作者所传示之思想外,尚有何价值可言乎?字以撇画不同,而传达单简思想,文以字之排列不同而传达复杂思想皆为一种符号而已。 文学既为一种传达思想之具,吾人对于文学所应采之途,可得言矣。 文学之为用,当使作者完全发表其思想而无遗漏,阅者完全领略其思想而无误会。作者所怀抱之思想,与阅者所领略之思想,适相符合而无丝毫之差,夫而后可谓为达其目的;否则,作者阅者两方之思想,互有出入,则文学之效用,有未尽也。吾国人多视文学自身为目的,而不知其为传达思想之手段,以艰深之词相矜,以古劲之句相尚,致作者所欲传之思想,因而晦涩,甚至思想异常单简,徒堆叠浮词,以相炫耀;倒手段为目的,忘其本矣,大抵吾国人临文之际,关于思想发表,只为一己设想,而不为阅者设想,且有时不为一己设想,而专趋鹜词句,不惜牺牲思想以殉之;以致传达思想之符号,重重叠叠,无虑万千,而且其中所留之思想,或异常单简,或紊乱无章,或玩索数次,废脑血数升而后得,且所得者是否为作者执笔时之真意,尚属不可知之数。此种文学,将有何用?无怪吾国人常有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学,而所表现之思想,曾童孩之不若也! 文学之为用,当使作者之思想,普传于多数人,不可限于少数人。世人常谓文学之价值,在有高贵之性质,超出凡庸;若降格而使众人领略,不免自贬其价值。然文学之得众人领略者,是否降格,降格是否自贬其价值,将何所据以为评论之标准乎?夫文学之可贵者,在思想之内容,不在传达思想之符号;若此种符号,能将思想完全表现,则效用已毕,无他价值可言;而文学之价值如何,一唯其所载思想之内容是视。今假某甲作文一篇,以最深奥之词,写最高妙之思想,旧文学家见之,可谓有价值之文矣;然使有人将其译成英文法文及其他各国文,且演成本国白话文,几使世界人类脑海,为此篇文之思想所鼓荡,其效用可谓宏矣;然若无人为之演译,其效用断不若此;是则思想之效用,因符号变易使众人领略而愈增,而文学只供传达思想之具,其价值非特不因多数人领略而减少,适以因多数人领略而增加,事理显然,不待辩也。故吾人临文之际,对于表示思想的符号之取舍,当用其多人领略者,而遗其少人领略者,夫然后不失文学之本旨。 文学之为用,当使作者以最少之劳力,而发表其思想,使阅者,以最少之劳力而领略之。盖思想之传达,纯属一种精神作用,假吾人精神作用,彼此能直接联络;则思想之传达,自不须此种物质之符号,更所谓文学问题;今日之有文学问题,乃吾人精神作用,不能直接联络不得不委曲假途于物质之符号,其牺牲脑力以习此种符号者,凡以供传达思想之用耳。故吾人对于文学上之符号,当取其最易学最易知者,不可取其难学难知者,所以节省无用之脑力也。夫文学之传达思想,犹军舰上之旗语然,必先彼此相约,以某种符号,表示某种意思,然后能摇旗而相传相喻,吾人作文一篇,他人读之,即知其命意之所在者必彼此二人,曾因历史之昭示,社会之告语,无形中相约读同一之书,或读近于同一之书,而后可;否则,二人前日所读之书,绝不相谋,未有能领略者。吾国文学界,无形中相约以古文或与古文相类之书,为传达思想取资□场,阅者以古语相求,作者以古语相应,遂致欲所发表思想者,非埋头古籍十余年,无从执笔;此不待古今思想变迁,古语有不能代表今日思想之病;而尽驱各科学子,沉耽古籍,日濡染陈腐思想,致固顽性成,而不能自拔,其祸将不可胜言;反而观之社会上一部分人,或因求他种知识,或从事他种职业,无暇研求古籍,因而符号缺乏,不能发表一己思想,而他人所发表之思想,亦不能领略,屏于学术思想范围之外,遂致民智低落,不能随世界文明而俱进,洪水猛兽之祸,无以过之。夫吾人当发表思想之际,苟以脑中所储之符号未充,非假资古语,不足以宣达其思想,则借用残废符号,亦不足怪;独世所号为符号满腹之人,当其发表思想之际,遇有一易知之符号,(二)同时可以传达同一思想者,则故意取其难知之符号,而遗其易知之符号;此虽有时出于“以艰深文浅陋”之心,其中别具苦衷;然使文学风尚,趋重艰深,妨思想之传达,阻民智之进步,吾虽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