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畅通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第四章畅通人际关系 优化人际环境 我们正在步入陌生人的社会,告别农耕时代村舍之间的鸡犬相闻,在人潮涌动的现代都市,人际交往不仅仅意味着成功的机会,更代表着更加丰盈的人生。 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支持、和理解,使大学生更好的立身处世,更快的赢得成功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形成为人处世的正确态度(如足够的善意、信任、宽容、尽可能的理解)和原则(尊重真诚互助),并将之化为“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第一节????畅通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与大学生的发展 1、人际交往概述 1)概念: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进行的接触,在心理上或精神上产生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们在交往中思想上相互沟通、感情上相互交流、行为上相互作用、性格上相互影响就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它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体现了人际交往的深度、密切度、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联系程度。而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动态表现,是建立和实现人际关系的手段和途径,是人际关系存在的方式。 2)人际交往的特点 交往的选择性:由交往的需要和目的决定,所以应审慎而理性地选择交往的范围和对象。交往的开放性和双向性:它是彼此之间感情和信息的双向流动。交往的多层次性:物质的精神的;直接的间接的;工作的生活的友情的等。 人际交往的社会形态:自然形态—血缘的地域的以自然经济为前提;社会形态—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信息形态—知识经济为前提。 3)人际关系的分类:血缘、地缘、业缘、趣缘 4)人际交往的作用 A、信息沟通功能。善于学习的人应善于通过交往获得和丰富自己需要的信息量。 B、身心保健功能。健康的人际交往使人心情舒畅、快乐愉悦,获得一种安全感、归属感和满足感。 C、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活技能、掌握社会规范、确立人生目标、培养社会角色、塑造健全人格。这些要通过人际交往实现。 D、协调与激励的功能。交往在协调人际关系时不仅会产生1+12的合力,还能取长补短,产生能力上(亲和力、凝聚力)的跃升和增值行为。而且群体中易产生活力(有外部信息的刺激)。 5)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意义 第一,交往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优秀者,往往来自于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 第二,交往是大学生确立自我意识的基本途径。 第三,交往能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第四,交往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形成的必要条件。和谐的人际交往有助于个性的发展、成熟优化。 第五,交往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类型 1)大学生交往的特点 第一,交往的迫切性 第二,交往的理想性和纯洁性 第三,交往的道德性和理性 第四,认知因素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1)师生关系 (2)同学关系 (3)恋爱关系 (4)其他人际关系。 3)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A、 增进人际吸引的积极因素 (1)邻近性因素. (2)相似性因素。 (3)补偿性因素。 (4)仪表的魅力。 (5)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 (6)情景因素。 B、 障碍人际吸引的不利因素 (1)信息沟通阻碍。 (2)情感冲突。 (3)需要的不满足。 (4)利益冲突。 (5)态度和价值观念相悖。 (6)个性品质或人格特征。 4)人际关系的认知及偏差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投射效应即“由已推人”。 (5)定式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存在某些固定化认知,影响着对人的认知和评价。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创造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而达到精神自由的高度;升华自我,守住生命的热情;沉思自我,伸展情志的深度与广度。” 二、大学生成功人际交往的途径和方法 1、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真诚原则:诚心与善意的动机和态度是交往地以进行和持久的基础。 尊重原则:尊敬和重视。自尊和尊重人。 宽容原则: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各方面的差异,宽容和谅解对方非原则性的失误。要求同存异、宽以待人。 互助原则——这是人际关系中良好的起点 互利原则——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有所收获,不论在利益上还是感情上。 2、把握人际吸引的规律 接近吸引、相似吸引 互补吸引、仪表吸引 、人格吸引。 3、恪守人际交往规范 正确的社会交往应该有四度:向度(交往的方向性)、广度(交往的范围和对象)、深度(交往的程度和情感状态)、适度(交往的分寸)。 这四度是人际交往的一般规范。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礼仪规范、习俗规范 4、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建立良好第一印象 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是善于表现自己按照SOLER模式表现自己 S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人;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