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年华胥之梦:董启章、孟元老“梦华体”叙事.doc
千年华胥之梦:董启章、孟元老“梦华体”叙事
2012年第3卷第1期(总第9期)2012年3月15日出版
【海外汉学】
千年华胥之梦:董启章,孟元老”梦华体”叙事
[美国]王德威
公元1127年1月,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渡过黄
河,攻陷北宋(960—1127)帝都汴梁,掳走徽宗,钦
宗二帝,并皇族,后妃,官吏及超过十万平民.这一
事变,史称”靖康之变”,不仅王朝覆灭,也造成民
族大迁徙.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是为南宋f1127—
1279).
公元1997年7月,英国政府将香港交还中
国,结束鸦片战争(1840—18411以来一百五十六年
的殖民统治.香港”回归”是20世纪末的世界大
事,也是中国再次崛起的讯号.香港成为特别行政
区,中国政府承诺”五十年不变”.
这两场政治事件相隔八百七十年.除了各自
见证时代兴亡的意义,似乎难以引起更多关联.但
历史和记忆的千丝万缕,哪里是”宏大叙事”所能
完全涵盖?借着书写形式的实验.前现代与后现
代,南渡与回归,末世与盛世可以形成奇妙的对
话,也凸显历史,叙事,虚构间的辩证关系.
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香港作家董启
章的《梦华录》,《繁胜录》就是这样的例子.《东京
梦华录》追记北宋覆亡前汴京的一晌繁华,早已成
为此类写作的经典.董启章则在”回归”前后,以
《东京梦华录》作为蓝本,为香港的未来预先写下
一
系列备忘录.董启章故事新编,自然不乏后现
代式的谐仿意图,但比起一般游戏之作,他显然对
历史——不论过去与未来——更多了一分深思.
他的作品不仅观照世纪末香港现象,也对《东京梦
华录》的时代氛围投射新的认识.
董启章承袭了孟元老的汴京想象.打造了他
的V城——维多利亚城.这是他心目中的香港.
却比现世的香港更为靡丽魅惑,因为它有千年古
都汴梁作为衬托.无论就崛起背景和历史位置而
言,汴梁和香港都截然不同,董启章却看出其间诡
异的重复性.靖康之变以后.汴梁的繁华一去不
返;回归以后的香港号称”五十年不变”,但之后
呢?从汴梁到香港,由绚烂到寂灭.将近一千年的
历史仿佛一场”华胥之梦”.由”城市考古”进入历
史记忆的现场.这是董启章叙事的开始.
《东京梦华录》成书于绍兴十七年(1147),作
者孟元老背景不详,但就其自叙,我们得知他在徽
宗崇宁到宣和年间(1102—1125)居于汴梁,靖康之
变后流寓江南,遂终老他乡.南渡以后,孟元老遥
想汴梁二十三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的生活,不
禁有了恍若隔世之感.他于是援笔为文,记录汴京
风物点滴:”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
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日《梦
华录》.”
《东京梦华录》借文字所要留驻的不只是一座
《地图集》(1997,原名《地图集:一个想象城市的考古学》),《繁胜录》(1998,原名《V城繁胜录》),《梦华录》(1999),
《博物志》(原载香港《星岛Et报》副刊,1999年11月10日至2000年7月29日,尚未结集出版),见《V成系列出
版说明》,《梦华录》,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10页.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页.
江络言丈学巧免
城市的经验,也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汴梁曾是上一
个千禧年间全世界最大的城市,”金翠耀目,罗绮
飘香”,盛况空前.世变之后,对避居江左的人士如
孟元老等,回忆昔日时好景成为日常生活的仪式.
然而只不过二十年间,汴梁的印象已经开始模糊,
后生之辈对这座城市的往事或流于道听途说,或
者甚至无所关心.孟元老的忧伤因此是双重的,
他对已经失去的汴梁固然怀抱不堪回首之情,对
行将失去的汴梁记忆更有着触目惊心的焦虑.在
一
切终将陷落于虚无的阴影下,他转向书写,借以
寻求留存记忆,救赎时间的方式.
《东京梦华录》共十卷,所述汴京景物包括京
畿城池河道桥梁建设,皇宫内外官署衙门,街巷坊
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民风习俗时令节
日,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几乎无所不包.全书细
腻琐碎,并无微言大义可言,但唯其如此,我们反
得自物质生活的点滴流洗,遥想当年士子庶民的
耳目口腹之乐,犬马声色之娱.这些官能的震颤也
许浮泛得很,但往往成为追忆似水年华的最佳门
径.我们可以想象曾有多少像孟元老这样的人士,
流寓江左,午夜梦回,不胜欷献,”岂非华胥之梦觉
哉”?
孟元老的白描手法巨细靡遗,已经迹近百科
全书式的叙事奇观.因此,《东京梦华录》提供了北
宋城市生活史,社会史的第一手材料,有关研究不
胜枚举.相形之下,此书连锁叙述和记忆的方式,
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伊永文教授近年
提出”梦华体”文学的观念,试图重新建立《东京梦
华录》的文学坐标.所谓”梦华体”的源头约有两
端.一方面,中国传统叙事里以虚无缥缈的梦境投
射现实人生的不足原就其来有自:孟元老所援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