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本地负面新闻报道怪象与消解.docVIP

地方媒体本地负面新闻报道怪象与消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媒体本地负面新闻报道怪象与消解

地方媒体本地负面新闻报道怪象与消解   【摘要】从青岛当地媒体报道中石化“11·12”输油管线爆炸事故中不难看出,地方媒体报道本地负面新闻和进行舆论监督存在一种怪象,其根源在于地方领导未能正确认识新闻规律、多年来对“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规定的误读以及新闻媒体自身报道思路的僵化。针对地方媒体在报道本地负面新闻、舆论监督中的怪象和困境,提出地方领导要转变观念,创新媒介管理体制;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力求客观、全面、准确、平衡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地方媒体;负面新闻;舆论监督   2013年11月22日上午10时左右,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一输油管道发生重大爆炸事故,事故造成62人遇难、数百人受伤。由于爆炸事故波及范围广、伤亡巨大、场面惨重,故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一时成为舆论热点。对于如此重大事故的报道,青岛本地主流媒体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相关报纸版面被转发到微博中,引起了网络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指责与批评。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即23日,青岛市委机关报《青岛日报》以及本地的《青岛早报》《青岛晚报》《半岛都市报》等主要报刊,在头版虽对事故都有提及,但是着眼点无一例外都是中央领导对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而对事故本身的报道却较少,引起了舆论的极大不满。相反,北京的《新京报》不仅在头版刊登事故的大幅照片,还连发三个要闻版对事故进行全面描述,并且配发社论对事故原因提出质疑。24日,青岛一些主要媒体不再沉默。但遗憾的是,青岛媒体只见各方如何救灾的报道,而几乎看不到事故的核心信息及对事故灾难无辜遇难者的应有态度,进而引起了舆论更进一步的质疑。   一、地方媒体本地负面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怪象及特征   (一)对本地负面新闻、舆论监督存在“以正面宣传去负面化”的怪象   当地方发生负面新闻时,一些本地媒体通常的处理方法是瞒报、漏报、缓报、不报。例如2013年10月17日南京市长季建业被证实已被“双规”,18日南京市属《金陵晚报》仅在第二版发布了一条消息,除标题外,内容只有一行文字,而《南京日报》也只是在头版旁边的位置发布了一个《市政简讯》,内容为南京市委书记讲话要求吸取季建业教训,全文不足300字。又如2010年南京市迈皋桥化工厂爆炸、2011年甘肃正宁县校车事故、2012年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垮塌事故等,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现象。在一些经济较发达、思想较开放的地区如此,那么在一些经济欠发达、思想比较保守的地区,这种现象则更是常见。   另一种处理方式便是胡报、瞎报,笔者称之为“以正面宣传去负面化”,即企图通过正面宣传的方式去扭转负面新闻造成的不良影响,达到所谓“正面舆论引导”的作用。诸如对青岛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炸事故的报道,让我们来看看事故发生第三天,《青岛晚报》前4个版的标题:《一次突如其来的爆燃事故》《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救援》《一种众志成城的爱心力量》。《青岛早报》8个专版的标题分别是:《集结令下急赴现场》《排队献血爱暖寒冬》《最佳医护最好治疗》《昼夜鏖战击溃死神》《钢铁之躯搭生命梯》《海上设栏清理油花》《住安置点如家温暖》《官兵做饭百姓喊香》。《半岛都市报》的报道思路与上述两家媒体也基本相同。这种报道方式回避核心问题,把“丧事当喜事办”,几乎完全不顾事故中几十位遇难的无辜受害者与上百位受伤群众及其亲友和当地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人民群众的感受,只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二)对外地负面新闻、舆论监督存在“本地媒体异地化”的怪象   青岛媒体的编辑记者难道没有能力做出吸引人的报道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同样是《青岛早报》,在报道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恐怖爆炸事件中,就表现得格外出色,不仅在头版刊登大幅现场彩色照片,刊登大号标题《波士顿连环爆炸马拉松血肉横飞》,还用了几个版面对爆炸细节进行详细描述,大量使用现场照片,可谓非常具有冲击力。青岛媒体淡化处理本地负面新闻,而对外地负面新闻穷追猛打的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异地舆论监督”的怪胎,也是“本地媒体异地化”的现象。地方媒体在报道异地负面新闻、进行异地舆论监督时往往能够超脱于事外,所受压力较小,为吸引受众,能够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做出吸引人的报道。   对于本地负面新闻、舆论监督,地方媒体往往用“老花眼”来报道,装着眼花看不见;而对于外地发生的负面新闻、舆论监督,地方媒体往往又使用“放大镜”来报道。地方媒体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地方媒体的受众群体主要在哪里,地方媒体主要为谁服务?我们认为,地方媒体主要是服务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受众群体主要也是本地。那么,地方媒体对负面新闻与舆论监督普遍存在的“以正面宣传去负面化”与“本地媒体异地化”的怪象,就是应该摒弃的现象。   二、地方媒体本地负面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怪象的成因   可以说,许多地方媒体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并不差,但是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