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效果分析.docVIP

临床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效果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临床上分别采用干预护理方法采血和传统方法采血,观察两组采血所需时间、血斑直径大小、一针成功率以及对新生儿损伤情况。结果:干预组采血所需时间较少、血斑直径较大、一针成功率较高,足跟扎针部位红肿发生率下降。结论:应用干预护理采血方法,采血时间短、血标本合格率高,一次成功率高,对新生儿的损伤少。   【关键词】足跟采血;护理干预;优生优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449-02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儿童残疾的三级预防措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即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两种先天性疾病用实验的方法查出来。这两种病的同特点是出生时正常或症状不明显,几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最终表现为面容丑陋、呆滞、头发黄、皮肤白、智力低下、体格矮小等,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早期发现、早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不可逆损伤,从而预防和减少残疾儿发生,降低死亡率[1]。血样采集是筛查流程中的首个重要环节,血样标本的质量是筛查的关键。足跟采血是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常规方法。如何提高采血质量和采血成功率,减少对新生儿的损伤尤其重要[2]。我们在传统采血方法的基础上,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采血方法,以提高足跟血采集的一次成功率,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05-10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对出生后72 h,哺乳8次以上[3]的足月新生儿2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分段随机分组,每次对2O例新生儿分组。从随机数字表中取2O个数字,新生儿按出生先后分别对应2O个数字,按从小到大数字顺序排序,前1O个数字对应的新生儿进入干预组,后1O个数字对应的新生儿进入对照组,依次类推。   1.2.2 干预组足跟血采集法 本方法对采血环境、时机、体位与部位、采挤血手法等作了具体护理措施。   ①采血环境:环境安静,室温26―28℃,湿度50?-60?。   ②采血时机:a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法:新生儿置沐浴间,室温26―28℃ ,水温38―41℃ 。沐浴后用流动水冲洗采血侧足部,一般1min,用柔软的浴巾将新生儿包裹擦干,按常规采血。b. 新生儿哺乳后采血法:新生儿哺乳后1―1.5h,按常规采血。C. 新生儿抚触后采血法:。在适当环境温湿度下,先对新生儿进行规范抚触,再按规范采血。   ③ 采血体位与部位:   将新生儿头朝采血者左侧,脚放右侧,头部和躯干用小棉被垫高形成2O~30°的斜坡,呈头高足低卧位。   ④采血和挤血手法:将新生儿右足踝与足趾握于手中,足稍背屈,同时用大拇指指关节由足底外侧缘中部向后部稍用力推捏,使足跟血液充盈鼓起,以翻腕的动作将采血针与穿刺点呈8O°角迅速进针出针,针刺后拇指放松,用灭菌干棉拭去第1滴血,此时不要急于取血,先稍放松握足的手3~5 s后再次握紧,适当用力捏挤,当血自然滴下时将滤纸片水平轻触血滴,使其自然渗透到整个圆圈,采3个血斑,每个直径8~15 mm。   1.2.3 对照组足跟血采集方法 新生儿出生72 h后即采血,对影响采血的环境、时机、新生儿体位及穿刺点没有具体要求。   1.2.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采血所需时间、标本血斑直径、足跟红肿发生率和采血一次成功率,并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5足跟红肿判断的标准 新生儿足跟因血量少而挤捏出现肿胀和瘀斑,24 h未消退。   1.2.6次采血成功判断的标准在采血操作中扎1针,血液便自然流出滴在滤纸上,血斑直径大于8 mm。   2 结果   2.1 采血所需时间和血斑直径大小比较 干预组采血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血斑直径大于对照组,见表1   两组新生儿足跟血采集血斑直径及采血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血斑直径(mm) 采血时间(s)   干预组 100 10.66 30.22   对照组 100 8.85 40.55   2.2 采血1次成功率及足跟红肿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采血后采血部位未见红肿,对照组足跟红肿发生率5.0%(5/100);对照组1次采血成功率95%(95/100),干预组成功率100% (100/100)。   3 讨论   新生儿足跟采集的是末梢血,采集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末梢血。   3.1 影响末梢血运的环境因素:① 新生儿的体温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室温较低会导致新生儿全身毛细血管收缩,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室温过高,新生儿大量出汗,也可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血液黏度增高,流至局部的血流量缓慢不足;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