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断臂之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楼梦》断臂之美

《红楼梦》的断臂之美 梁归智,男,1949年11月生于北京,祖籍山西祁县。199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园林系,1978年至1981年师从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姚奠中(章太炎的研究生、关门弟子)读研究生学习古典文学,毕业后曾长期在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1991年评为教授,1999年调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1995年至1996年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元曲研究和传统诗词创作方面成绩突出,开创了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分支“探佚学”,影响巨大。已版学术著作《(石头记)探佚》、《神仙意境》《箫剑集》等十余部。   梁归智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古典通俗小说研究与元明戏曲研究方面,特别在《红楼梦》研究与元曲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在红学研究领域开创了“探佚学”新分支,认为只有通过“探佚学”严格区分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续书,才能真正进入、区分、理解、鉴赏《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   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一部残缺不全的著作,人们没有看到曹雪芹笔下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后来一个名叫高鹗的清朝文人续写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他笔下营造了这样一个结尾,王熙凤巧使掉包计,薛宝钗成了贾府的宝二奶奶,林黛玉为此含恨而死,贾宝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是这样吗?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专门创立了探讨《红楼梦》遗失原稿的探佚学,努力接近曹雪芹的创作思想。辽宁师范大学梁归智先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探佚《红楼梦》丢失的原稿内容理出了这样一个结局:林黛玉并非含恨而死,而是受赵姨娘和邢夫人诬蔑诽谤死去,后来由元春赐婚,贾宝玉与薛宝钗结为夫妇,而后贾宝玉抛弃了薛宝钗,遁入了空门,但他在空门里也没有找到出路,后来偶遇史湘云,与她结合。《红楼梦》的故事到此结束。这个结尾得出的根据是什么?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到底是什么样子?   红学研究者仔细研读《红楼梦》,得出《红楼梦》丢失的文稿它是什么内容,从而去完善《红楼梦》的结尾。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利用中国汉语表达含蓄的优势,把一些想说而又不敢说的字眼很模糊的表达,来传达他的思想,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只要我们仔细琢磨《红楼梦》里的文字,就会发现曹雪芹的别有用心。他通过谐音法、谶语法、影射法、引文法、化用典故法来叙说着《红楼梦》里的故事,红学研究者也正是利用这些方法去还原《红楼梦》的结尾的,可以说《红楼梦》里的每一个文字都值得我们仔细推敲。   (全文)   主持人: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这是清朝乾隆、道光年以后,社会上热读《红楼梦》流行的一句口头禅。这也说明《红楼梦》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后三十回丢了,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著作。成了断臂的维纳斯,那么给广大的红学迷们,红学家们留下了巨大的艺术想像和探佚的空间,今天我们就请梁先生为我们讲断臂维纳斯--红楼探佚,大家欢迎。   主讲人:那么我们知道《红楼梦》的原稿并不是没有写完,而只是八十回以后的原稿丢失了。“佚”就是丢失的意思。那么这个丢掉的原稿,我们有什么根据来探索呢?会不会是一种主观的猜测呢?它有没有科学性呢?   那么下边我重点讲一下,第一种根据,就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各种表现形式。因为这个应该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需要证明的。否则的话大家总是会有点神秘感,说曹雪芹就那么神吗?其他作家怎么都没有那样做呢?每一句里边都有那么多玄机,这是不是你们研究者主观臆断的呀?我们下边就把这“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几种表现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听了以后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研究者臆断的,还是它就是客观地存在于《红楼梦》的文本之中。   第一种就是谐音法。我们中国的汉字是一种单音节的象形字,这样一种文字的特点,就产生了同音字的效果,就有许多不同的字,却读同一个音。但是我们由于在上下的语境之中,它不会发生误解,因为它有着上下语境的制约了。这样一种谐音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字的谐音文化,这是散布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比如说年前我到南宁桂林去旅游,那是在春节之前,我到外地商品店,我看有什么礼品卖,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礼品,它是用金纸做成一个棺材,死人的棺材。我就问售货员,我说过年过节谁买你这个棺材做礼品呢?售货员说棺材是又升官又发财。这不就是一种谐音文化的产物吗?那么曹雪芹非常艺术地把这样一种谐音文化运用到了小说的创作之中。我们知道主要是体现在《红楼梦》的人名这个方面,大家都很熟悉,小说一开始就是两位人物,贾雨村、甄士隐。小说的正文也交代了,它是谐音,“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当然那个“村言”根据专家们的考证,应该是存在的“存”,语气虚词的那个“焉”,但是文本里边是村子的“村”,言语的“言”,因为要跟这个对仗,那个“隐去”和“存焉”应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