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指瑕.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指瑕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指瑕 看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时,发现里面很多字面上的错误。我感到很奇怪,这是很多学校采用的文科教材啊,而且已经修订过三版,第三版就印刷过7次。在修订版后记里,主编说:“为此,我们从1996年开始酝酿修订,经过全体编写人员一年的努力,于1997年8月完成了修订任务。”难道修订之后,就没有人通读全书?因此,我将里面的错误找了一些出来,明显的错字就不说了。 P17 一切艺术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这种意义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中经常提到的。 ——这句话没什么错误,我想说的是《资本论》的构成的变动。马克思在1865年以前已经基本完成了《资本论》的四卷手稿,1867年出版了第一卷,然后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整理马克思的遗稿,于1885年出版了第二卷,1894年出版了第三卷,然后恩格斯也逝世了。恩格斯在第三卷的序言中说,剩下的材料要编成第四卷,叫“剩余价值学说”。但是考茨基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它编为一本名叫《剩余价值理论》的单独著作,也分为三卷,第一卷第二卷1905年出版,第三卷1910年出版。《资本论》译为中文时,又把《剩余价值理论》作为《资本论》的第四卷,统一出版。 P121 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即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中国人做事,不论写文章,还是盖房子,都喜欢两两对应,但是同中有异,所谓“和而不同”也。近体诗中合掌对已是大忌,更不用说相同的字相对。刘勰的时代虽然没有那么严格的规定,但是即使是相同的意思,人们也喜欢更换一个字眼,比如“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巧焉动容,视通万里”,比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与意的意思在这里没什么区别,可是《文心雕龙》在那放着,随意改动总不好吧? P126文学材料……它们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的社会生活。毛泽东说过,能否承认这一点,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 ——只要稍微懂得一点哲学,就应该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个派别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物质的第一性。固然唯物主义者承认文学材料来自客观的社会生活,但说这“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无论是谁说的,都是错的。 P138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著名小说《墙上的斑点》…… P256 如英国女作家沃尔夫的小说《达罗卫夫人》…… ——书中提到弗吉尼亚*伍尔夫,138页是伍尔夫,256页是沃尔夫,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个人呢。 P142例如“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活着,还是死亡?我真不知如何是好!) ——这句哈姆雷特的独白简洁明了,又魅力无穷,朱生豪先生译为“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这大概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译法了吧。这里却翻译为“活着,还是死亡?我真不知如何是好!”感觉哈姆雷特的魅力减少了一半还多。 P148当鲁迅不断贬低《不周山》时,著名评论家成仿吾却偏偏指出它是《故事新编》的“压卷之作”,…… ——1935年,鲁迅编成《故事新编》写序言时这样说:“我决计不再写这样的小说,当编印《呐喊》时,便将它附在卷末,算是一个开始,也就是一个收场。这时我们的批评家成仿吾先生正在创造社门口的“灵魂的冒险”的旗子底下抡板斧。他以“庸俗”的罪名,几斧砍杀了《呐喊》,只推《不周山》为佳作,——自然也仍有不好的地方。”因此,对于上面的错误,也就不必说什么了。 P161如李白的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之一) ——“缘”是因为的意思,后面一句就是说“因为我的愁是这么的长”,没有什么疑问,李白没有问天,也没有问人,平白给加一个问号,说不通。李白的《秋浦歌》组诗一共十七首,这首“白发三千丈”是第十五首。“《秋浦歌》之一”好像在说“这是第一首”,不如说“《秋浦歌》其十五”。 P168诚然,“为艺术而艺术”、“为审美而审美”的唯美主义创作主张和倾向,古今中外都曾出现过,然而它们从来就不曾赢得读者。 ——“为艺术而艺术”自古就有,而且好像也不乏创作者支持者读者。即以我这浅陋之辈而言,也看过“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王尔德的书,如《道林*格雷的画像》、《莎乐美》,而且觉得不错,比有些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好得多了。中国话剧运动刚开始时,洪深还翻译过他的剧本《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译名为《少奶奶的扇子》。 P192古希腊悲剧使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人物悲剧的死亡,既是宿命的,也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人物悲剧的死亡”?指的谁? 前王拉伊俄斯?拉伊俄斯的死亡确实是悲剧,也是宿命,但“深刻的象征意义”好像说不上?王后?也说不上“深刻的象征意义”。能够担当这个词的,只有俄狄浦斯,可惜的是,俄狄浦斯没有死——他刺瞎了双眼。 P226这首诗(杜甫《闻官军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