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学习与应用》配套:1.1 语和汉语的特点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同音字词常以其谐音双关而用在歇后语、对联和诗词等文学形式中。 歇后语中有一类,经常利用异形同音字来起谐音双关的作用。例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狗头上插角——装羊(洋)”,“瞎子盖被——反正都是里(理)儿”,“空棺材出葬——木(目)中无人”,“半山崖的观音——老石(实)人”,“二两棉花——弹(谈)不上”,“两代寡妇——没公(功)夫”,“矿山的火车出轨——倒霉(煤)”,“瞎子背瞎子——盲(忙)上加盲(忙)”,等等。 三、方法技巧 同音的妙用 对联和诗词中也经常要用到同音的字词。有时可以运用异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外”字谐音。例如,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指着桌上的果品道出“因荷而得藕”的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有杏不须梅”。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的谐音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作出“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一联,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 全联意为“怜(连)子心中苦,离(梨)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有时也可以在对联内部运用异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内”字谐音。例如“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其中的“李(子)”与“鲤(鱼)”、“风”与“蜂”谐音。“牧童伐木,木打牧童双目木;梅香烧煤,煤抹梅香两眉煤”,其中的“牧”、“木”与“目”,“梅”、“煤”与“眉”谐音。“移椅倚桐同赏月,点灯登阁各攻书”,其中的“椅”与“倚”,“桐”与“同”,“灯”与“登”,“阁”与“各”谐音。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其中的“无”与“巫”,“何”与“河”谐音。有时还可以运用同形同音字,使“联内”字与“联外”字谐音。例如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这里使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杨、柳两位革命烈士。 1.汉语在语音上的特点,最主要有两条。(1)汉语有声调。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中“七、齐、起、气”,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q”,韵母都是“i”,但声调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也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由于普通话中的声调只有四个,所以它负载的区别意义的任务就比声母、韵母重得多。 四、相关知识 汉语跟其他语言(主要是印欧语言)比较,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 (2)汉语音节性强。汉语的音节是基本的表意单位,一般说来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最小的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音节之间界限分明。汉语的音节构造简单而且有规律,每个音节都可以分折成“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汉语在词汇上的特点,最主要有两条。(1)双音节词占优势。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则是双音节词占优势。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 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不过如按照口语词语统计,则单音节词较多。(2)合成词占优势。从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主要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又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 3.汉语在语法上的特点,最主要有三条。(1)汉语不是通过动词的词形变化来表示“时、体、态”的语法意义,也没有像印欧语言那样的定式动词和不定式动词的区别。例如汉语里的动词可以作谓语、带宾语、带补语、作主语、作宾语、作定语,也可以受定语修饰,而在形式上则完全一样。汉语谓语动词的语法意义是靠一套表示时态的助词(如“着、了、过”等)和表示语气的助词(如“了、呢、吗”等)来表现的。(2)汉语没有通过名词词形变化表示的“性、数、格”的语法意义,而特别突出语序和虚词的作用。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意义随之改变。 (3)汉语的句子结构比较自由。一方面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有形态语言那样的一一对应关系。汉语里相同的词类序列,可以代表不同的句法构造。另一方面汉语里几乎任何一个实词或主要词组,只要加上一个句调就能成为句子。而且汉语的句子只要语境允许或不引起误解,很多成分都可以省略。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漫漫古典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