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八:信阳市产业转型与发展战略选择07082
主讲人:汪海粟 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 与苏北县域的对比看信阳的差距 与浙江绍兴的对比思信阳产业转型的方向 苏北县域与信阳的数据对比看差距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北部,东临黄海,北接鲁南,西连徽东。苏北地区曾被人们称为历史名区、革命老区、专业农区。信阳与苏北地区在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区位交通、经济基础和基本现状上较为类似。即使苏北地区在江苏省是最为落后的地区,但从下面的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信阳与2004年的苏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经济指标上的差距 (一)经济指标上的差距 (一)经济指标上的差距 从综合实力和财力看,信阳县域有一定差距。苏北2004年的县均GDP达到73.19亿元,而信阳县均GDP2006年为65.1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收入苏北2004年县均为2.31亿元,而信阳2006年县均为1.81亿元。 从人民生活看,信阳消费水平低于苏北。2006年信阳的人均GDP为7516.7,低于2004年时的苏北(772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低于苏北。 (二)发展速度上的差距 (二)发展速度上的差距 信阳2006年的GDP增速为13.6%,比2004年时的苏北还低了0.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的增速来看,我们能非常明显的看出信阳在二产、三产的增速低于2004年时的苏北,但一产的增速高于苏北,说明信阳的工业化水平低于2004年时的苏北,经济增长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高于苏北 。 (三)工业化进程的差距 对照国际衡量工业化的几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2004年的苏北县域和2006年的信阳都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但2004年苏北的工业化程度还是要高于2006年的信阳。事实上,2006年苏北县域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400美元,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 浙江绍兴与信阳的数据对比思转型方向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 。 经过持续十几年的扩张式发展,绍兴已经完成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并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但粗放型特征明显,主要以高投入、高消耗和巨大的环境、资源、生态代价为支撑。绍兴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现象只不过是我国大量县市经济的一个缩影,在沿海发达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这样的现象大量存在,我们以绍兴为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希望能给信阳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带来一些启示和反思。 浙江绍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代价分析 浙江绍兴与信阳的生态环境数据对比 浙江绍兴与信阳的对比分析 从上面的数据对比看绍兴的经济发展轨迹,一方面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从原始积累向产业升级的转型。另一方面,高度活跃的经济社会活动伴随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其环境、资源、生态代价惊人,发展隐患长存。 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跨越: 工业小市到工业大市(产业优势、项目支撑、工业园区) 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安全农业、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 中等城市到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城市、特色城市、旅游城市、宜居城市) 结论: 绍兴之路可借鉴,但不可简单复制。 (一)天时 “中部崛起”战略惠及信阳 构建和谐社会惠及信阳 建设新农村惠及信阳 (二)地利 资源禀赋(矿产、旅游、农副产品、水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红、绿、蓝”资源是信阳的最大“卖点”,红:革命根据地,红城; 绿:森林覆盖率3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几个百分点,信阳毛尖享有盛名;蓝:山青水秀,蓝天碧水,环境优美,国家级生态环境示范市) 交通区位(中原腹地,沟通南北,承东启西) 县域经济(“固始经验”为信阳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三)人和 人脉关系 人力资源 进取精神 (四)后发优势 建设与开发程度不高,可以利用后发优势,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信阳产业转型和发展的矛盾与困难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缘结构刚性的矛盾 发展重化工业与优化生态环境的矛盾 发展轻纺工业与市场格局变化的矛盾 茶叶产业优势与营运相对滞后的矛盾 发展劳务经济与优质劳力流失的矛盾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缘结构刚性的矛盾 中部地区的一般问题 在工农关系上,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化推进不足、工业结构偏重,需要在优化结构中促进工业化进程; 在城乡关系上,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偏多、劳动力密度偏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十分繁重。 信阳地区的特殊问题 农业大市与耕地大限 中原城市圈的边缘 武汉城市圈的边缘 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现代服务业需要振兴 发展重化工业与优化生态环境的矛盾 十一五规划末全行业 销售收入指标指标(亿元) 钢铁工业 60 医药工业 80 建材工业 90 化学工业194 装备工业14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