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荀鹤及其诗歌钻研
摘 要
摘 要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诗人。本文主要探讨杜荀鹤的思想、作品的题材内容、诗歌特色
及其成就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评价。
杜荀鹤幼年即表现出非凡的抱负,怀揣一个宏伟的梦想,为此坚持不辍。他努力继
承前代的优良传统,师法前人的优秀成果,更多地表现出“知其不可为而为”的拼搏精
神。杜荀鹤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用一系列作品表现出他的文学主张。而几十年的长久
努力,杜荀鹤的付出并未实现其预想的目标,他也从一个健壮的、满怀理想的青年而成
为多病缠身、茫然无措的知命老者,无数次的打击渐渐淡化了他内心积极的豪情,其思
想逐渐趋向于佛老禅悟。望仕进冀有为与望隐退无荣辱的双重矛盾,使其更多的抒写着
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杜荀鹤作品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有执著奔波的干谒、久举不第的哀伤、暗含哲理的
讽刺等。本文仅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入手,着重分析其执著科举、一意入仕;反映现实,
关心民瘼;表达心声,渴望太平三方面内容。杜荀鹤希望由科举入仕,但逢万事俱凋的
唐末,进身之路变得格外艰难,多次不举也就成了必然。杜荀鹤出身贫寒,其多方游历
的见闻,使他清楚地看到了百姓“生”之艰难、“活”之不易,于是直抒动荡的社会中
百姓的飘摇与流离。他用自己的诗作全面地展现了离乱的大背景下自上而下各个阶层的
生活全貌,这些诗作是晚唐社会的一面镜子。现实并未给杜荀鹤提供任何施展才能的舞
台,其同情民众却找不到解民于倒悬的方法,其伟大目标亦随着时局的日下而成为遥远
的梦想,于是他在诗作中更多地表达着对理想的渴望。
杜荀鹤的诗歌具有通俗的语言特色,不雕琢、不藻饰,自然而然;少用典,多俗语,
主题的表达亦不隐晦。他这种特色的形成,与其政治思想、明确的文学主张及其在诗歌
创作手法上的继承与革新有密切的关系。他的诗歌继承了自杜甫、白居易以来的现实主
义传统,并将现实主义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杜荀鹤的诗歌在矫正当时的绮靡诗风、
实践元白的讽喻精神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杜荀鹤 思想 题材 诗歌特色 成就影响
I
Abstract
Abstract
Du Xunhe is a famous poet in Later Tang Dynasty. This essay mainly focuses on his
thought,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oems, as well as his achievement and
influence, based on which an assessment is made about the poet and his poems.
He had extraordinary ambition when he was just a young boy, and with this great dream
in mind, he kept striving for it. He not only learnt from former generations, but also bravely
concentrated on the subjects that had been impossible in others’ eyes.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Du Xunhe wrote a series of works, in which his idea about literature was
embodied. However, dozens of years’ continuous effo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