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阴阳思维doc
第三讲《黄帝内经》阴阳思维的研究
阴阳思维是中医的主要思维方法之一。它是基于古代哲学、又有别于古代哲学、且有所发展,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述阴阳的概念、阴阳思维的含义,重点研究阴阳思维的法则。阴阳思维的法则有八个方面:阴阳应象、阴阳互藏、阴阳交感、阴阳离合、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升降出入、阴阳重变。这些法则始终主导着中医理论和临床。
阴阳思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将这种思维方法与中医理论结合,形成了中医阴阳思维的理论。中医阴阳思维理论,是基于古代哲学、又有别于古代哲学、且有所发展,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阴阳思维,是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方法论。因此,对《黄帝内经》阴阳思维的理论渊源、基本法则和思维模式,进行一个较全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阴阳的概念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具有阴阳含义的文字,如“阳日”、“晦月”等。《《吕氏春秋·重已》有“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的记载。《说文》:“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朝向日光者为阳,背向日光者为阴,这是阴阳的最初始的含义。
二、阴阳的思维
阴阳的思维,即用阴阳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揭示自然界万事万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的思想方法。阴阳思维,孕育于《易经》,始成于孔子所作的《易传》。《易经》中仅一处提及“阴”字。但其中的阴爻(——)和阳爻(――)的关系及其在卦中的演变过程,已深含阴阳的哲学意义。《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具有阴阳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含义。《易系·辞传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说明阴阳消长的规律。泰卦,乾下坤上,乾阳上升,坤阴下降,示阴阳交感之含意。《易·文言传》:“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揭示阴阳转化的规律。《国语·周语》有用阴阳来解释自然界雷电、风雨、地震等现象的记载,如“阴阳分布,震雷出滞”;“阴阳次序,风雨时至”;“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阳失其所而镇阴,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所而镇阴也。”《易·系辞传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知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阴阳”只说事物总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而“一阴一阳”则是说事物总是处在运动发展的变化状态中,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阴转为阳,阳转为阴,阴阳不断地交替运动,事物才能向前发展。所以说“一阴一阳”是“道”,“道”即是规律。这个“道”不是仅某一事物的规律,而是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这个“道”使自然界事物生生不已,保持在和谐状态中,这就是“善”。这个“道”使某一具体事物表现出一定的特点特性,这就是“性”。“一阴一阳”之“道”,存在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无处不在,无所不有,一般的人对“道”的认识不全面,故有仁智见异的现象。至于寻常百姓,天天与“道”打交道,却不知道“道”为何物,习以为常。只有少数仁知俱全的“君子”才能深刻领会“一阴一阳”之“道”。至此,阴阳的思维已经明确。所以,《庄子·天下说》:“《易》以道阴阳。”是十分中肯的。
《黄帝内经》将阴阳思维应用到医学中,以解释医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生之本,本于阴阳”。明确提出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总规律。人是自然界一物,其生命活动亦不能超越阴阳的规律。阴阳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人的生、长、衰、亡和疾病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阴阳的运动。所谓“神明”,《淮南子·泰族训》解释说:“其生物也,莫见其所长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亡,此之谓神明。”说明阴阳是主宰人体生命的根本。熟悉阴阳的概念,掌握阴阳思维的法则,就可以解决医学中的一切疑难。因此,《灵枢·病传》指出:“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明张介宾也指出:“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三、阴阳思维的基本法则
(一)阴阳应象
《灵枢·阴阳系日月》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说明阴阳是一抽象的概念,无所指,而无所不指。必须观自然之物象,才能明阴阳之含义。《素问·五运行大论》明确指出:“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自然界中最普遍、最能说明阴阳含义的物象,莫过于水、火,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为阴火为阳”。水火是阴阳应象的典型,但自然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着阴阳,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广而论之:“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短短的45字,将阴阳的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某某县人大视察组关于县城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 VIP
-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联考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x
- 医疗责任保险合同7篇.docx
- 第八单元写作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VIP
- 小学信息科技 开学第一课 课件.pptx VIP
- 国家安全青春挺膺主题团课PPT.pptx
- 烘焙工(高级)理论试题库(单选400).pdf VIP
- 2024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教案.pdf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2024版课件-第九章筑牢其他各领域国家安全屏障-.pptx
-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