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与批评性思维——于政治哲学视角的思考.ppt

思政教育与批评性思维——于政治哲学视角的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政教育与批评性思维——于政治哲学视角的思考

思政教育与批评性思维——基于政治哲学视角的思考 导言 值得思考的两个问题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思政教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对上述问题的另一种表述 培养什么样的教育对象? 培养什么样的教育者?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依目标而分的三种教育类型: 黑格尔—马克思的视角 市民教育 公民教育 人文教育 市民教育 目标:市民—“经济人”,作为特殊性的存在者,其观念与行动以满足个体的特殊利益需要为依归 内容:职业技能与政治服从教育 政治服从教育:使教育对象将法律、政令与道德准则视为有约束力的外部力量而予以服从 公民教育 目标:公民—“政治人” 作为对特殊性的超越 被设定为具有普遍性的存在者 其观念与行动以克制市民式需要、寻求荣誉与自主为依归 内容:对荣誉意识的教育 荣誉的获得往往以对个体需求的自我克制、实现自主为条件 作为荣誉教育的社会公德教育 使教育对象将道德准则视为获得荣誉之条件而自觉服从 共同体意识(“爱国精神”)教育:公民个体寻求更大荣誉的必然结果,有两种形式 在共同体内部的政治参与:通过“为自我立法”而达成政治服从与政治统治的结合 参与共同体的对外行动 人文教育 目标:人,作为普遍性的现实实现 公民通过政治生活而实现的普遍性是抽象的、虚幻的 内容: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 自由教育的载体:艺术、科学与哲学 使自由教育得以实现的观念要素:教育目标的非市民化、非荣誉化 使教育对象将包括道德准则在内的一切教育内容均视作自我的内在要求,为实现自我提升所不可或缺 三种教育之间的矛盾与批评性思维 什么是批评性思维? 发现矛盾,超越矛盾 公民教育与市民教育的矛盾(公民与市民的矛盾) 批评性思维在一个人由“作为市民”向“成为公民”的自我超越中起何作用? 具体个人的心理倾向(荣誉感)是这种超越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批评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既非必要条件,亦非充分条件,但具有辅助作用 批评性思维在一个人由“作为公民”向“成为人”的自我超越(即摆脱异化)中起何作用? 批评性思维是实现此种超越的必要条件 批评性思维的缺失使人无法认识公民所处政治生活的内在矛盾 批评性思维的对象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遇到的由政治社会作出的各种自我解释 这些自我解释力图证明政治生活的无矛盾 关于思政教育定位的思考 思政教育中的市民教育因素 现状:市民教育与公民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矛盾性混杂 展望:以人文教育为导向的思政教育 思政课教学中的批评性思维: 几个案例 关于“事业进取心” “市民教育”的视角 “公民教育”的视角 “人文教育”的视角 关于“教材使用方法” 应试教育的用法 维稳教育的用法 培育公民意识的用法 培养“作为自由意志的人”的用法 阅读书目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与共产主义” 列奥·施特劳斯,“何为自由教育?”,见《古今自由主义》 (bourgeois education) (civil education) (human education) 公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公民与人的矛盾) 自由被认为是人的终极价值目标 政治生活能否实现上述目标? 马克思:政治生活在目的与手段上体现出内在矛盾 * *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