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学.jsp
美学公选课
结 业 论 文
班 级 09计算机2班
姓 名 杨国良
学 号 F0959227
电 话
指导教师 李时
2010年 12月12日
中国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正 文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的声乐艺术,无一不是建立在本国和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语言就谈不上声乐艺术。法国哲人狄德罗就曾说过:人类的语言应该是音乐模仿的主要模型,声乐是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声乐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善于歌唱的民族。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歌手:秦国歌手秦青的歌声美妙的可以“声震林木,响遏流云”,韩国歌手韩娥的歌声感人至深,竟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礼记,乐记}形容当时的歌唱艺术所达到的境界是:“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意思是说:歌声上升时昂扬有力,如同高举;下降时沉着稳重,如同坠落;转折时棱角分明,如同折断;休止时寂然不动,如同枯树;音调千变万化都有一定之规,接连不断如同一串珍珠。中国歌唱艺术的富于变化,是和中国语言的发达分不开的。中国语言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语音,声腔,韵最为变化多端,最为丰富多彩,因而也是最具歌唱性的语言之一。
中国歌唱艺术经过历代的发展,到元明清时代出现了一批总结歌唱艺术经验的唱论著作。诸如:沈括[梦溪笔谈],燕南芝庵[唱论],王冀德[方诸馆曲律],沈庞绥[度曲须知],李渔[闲情偶寄],徐大椿[乐府传声],王德晖,徐沅徽[顾悟录]等。综观这些唱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歌唱和语言的关系来论述的。其中,字正腔圆可以说是这些唱论的精髓。它的基本要求是吐字真切,以字行腔和字声相谐和。这些既是声乐技术准则也是声乐审美准则,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思辩性艺术哲理。千百年来,它们受一定的时代的,民族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艺术趣味,艺术风尚等相互影响,同时,也受主客体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其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生变化,不断成为声乐技术理论,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的历史积淀。适时分析和研究它们的内涵实质,用以指导声乐审美实践,有很现实的意
1. “字”的审美特征
“字”即歌唱语言。在我国历代艺术家所创造的多种语言处理方法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情趣
1.1 歌唱语言的“韵律性”
我国汉语具有声,韵,调的特质。在歌唱中然后把这三种特质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既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声乐技能技巧,也是一种审美创造。为此,词曲作家在创造声乐作品时,首先要将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进行诗化加工,赋予它一定的情感内涵并使之语意凝练;其二,使诗句合辙押韵,赋予它韵律化,节奏化,旋律化。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趣味盎然。最后,在经过歌唱者运用饱满的感情,深入的气息,放开的喉头和丰富的腔体共鸣等声乐技巧。将汉语声,韵,调进行再度艺术夸张,听起来使语意准确清晰,音质纯美流畅,语音响亮味浓。古代声乐理论中“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就是指这种韵律化的语言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1.2 歌唱语言的“形态性”
为了把字音咬准吐清楚,我国声乐技术理论中有烁烁生辉的一页,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明代沈庞绥的{度曲须知}曰:“凡敷演一字,各有字头,字腹,字尾,”将咬字吐词的出声,引长,归韵等过程,用头,腹,尾等生动的形象做比喻,能激发人们的语言表达灵感。明代徐大椿则在{乐府传声}更为具体地论述了字音的各种形态,曰:“凡物有气必有形,唯声无形。然声必有气以出之,故声亦有声形。其形如何?大,小,阔,狭,长,短,尖,钝,粗,圆,扁,斜,正之类是也。”这是借助“听声类形”的审美通感,赋予语言以视觉形象,在头脑中形成视听兼备的复合意象,便于识别字音的优劣。他又说:“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此审字法也。”“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此读字口法也。”袅袅数语,便精辟地概括了汉语的处理方法。其后,我国曲艺界根据元代周德清所编{中原意韵},将汉语收尾规律归纳为13韵部:即中东,江阳,人辰,言前,油求,摇条,灰堆,怀来,也斜,梭波,衣七,姑苏等。用具有形态性的“辙”字替代原来的“韵部”做名称,使语言收尾规律既具“韵律性”,有具“形态性”。我国戏曲还将咬字吐词的审美标准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比喻。这说明传统声乐技术中蕴涵着审美,而声乐审美中又十分讲究技术,二者融为一体。
1.3 歌唱语言的“情调性”
人的情绪,情感在语言中是以语调的形式集中反映出来的。语调在语言学称为句调,“它是在保证字腔的相对音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