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诗歌艺术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

教学论文:诗歌艺术地理课堂中的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论文:诗歌艺术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诗歌艺术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工具,大凡成功的教学,无不得力于教学语言的功力。地理学科由于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地理教师更需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就是高度有效的方法。在地理教学课堂中的相关的诗歌艺术的穿插使用,恰恰是语言和教学法的完美结合。 首先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知识交叉和语文、历史等科目都联系紧密。“文史不分家”是人们熟知的常识,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可涉及史、地、数、理、化、生物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也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且不说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横向联系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广阔前景,也不说历史、政治因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天然纽带作用而产生密切联系,单就地理与诗歌、数学应用题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而论,也能给人们提供相当广阔的视野。尤其是诗词歌诀以其精简的句子反映出深刻的感情或道理,琅琅上口。所以,它具有广泛性和哲理性,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加以运用,可以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 一、在诗歌中深化地理知识,用地理知识对诗歌新解,二者互补。 在诗歌中和地理知识紧密相关的内容俯拾皆是,同时地理教学中借助诗歌可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代岑参诗)把大戈壁滩飞沙走石场面描绘得形象生动;“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把南方海潮及河流涨落规律生动简要地刻画出来;“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昆明四季如春的写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春”是气候随高度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差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用“春风为何不度玉门关”来考查学生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等等。 在语文课本中,诗词歌赋之中,更是气象万千,例如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经历了一次冷锋降水: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云层加厚,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大雨天气,锋面过境)这次快行冷锋带来的狂风暴雨天气,没有击溃诗人的意志,反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一方面用诗歌来体会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用地理知识来对诗词新解。这方面的例子更多: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在三峡下游,距白帝城有一千二百里。诗的前两句意思是:早晨才搭船离开彩云笼罩的白帝城,远在千里之外的江陵一日间就回来了。朝发夕至,千里江陵,一日飞还。主要意思是写长江三峡水流之急,故才有“路遥舟快”之说。后两句描写轻舟在那重山急流中飞驶的轻快迅速──舟在江上驶,猿在岸上啼,只觉得猿声仍在身旁不停地啼着,所坐的小船,却早已飞快地穿过万重山了。 2.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李之仪《卜算子》江头指上游,江尾指下游。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诗人借共饮长江水来慰藉相思之情。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