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黄河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大量的有关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 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 1 溺爱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 或者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 这类家长对子女过于宠爱,过于关心,其特征是对孩子的过分监护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 ,一味满足,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溺爱型的父母把孩子放到特殊的地位,一切服从、服务于孩子,不适当地 满足子女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处处迁就,事事代劳。 研究者曾将上海父母与日本父母的教养方式作比较,他们发现上海母亲强调父母要爱孩子、关心孩子,而 不重视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日本母亲则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作为好父母的首要条件。这说明,上海的家 长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而爱孩子就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注:缪小春:《从中日幼 儿性格差异看独生子女教养》, 《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第4期。) 这种娇生惯养的家庭首先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任性、放纵的坏习惯;“骄娇”二气严重 ,表现为依赖、懒惰的品行。另外,还可能形成蛮不讲理、霸道的坏脾气。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心理 健康受到侵蚀,情绪不稳定,狭隘、过度自傲或自卑,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际困难以及软弱无能。容易形 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当孩子长大成人面临与其家庭提供给他的环境迥然 不同的社会竞争时,则会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信心,灰心、失望而导致失败。 溺爱型是一种需要否定的教养模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需要爱,但这类父母首先应当认识爱与溺 爱之间的区别。爱与溺爱很难从行为的表面去分别,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判断。如果可以使他将来发展成身心健 全的人,即使这种行为看来是冷淡甚至是“残酷”的,实际上也是爱。反过来,如果行为足以妨碍健全人格的 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那么,即使看上去是爱,实际上就是溺爱了。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要注意:对孩子 应当严格要求,要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不要太关心孩子,随时问他这样那样;不要太亲近孩子,让孩子 充分自由地活动;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孩子从小应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 利;不要过于夸奖孩子。 2 专断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感冷漠、自悲、孤僻、不合群,容易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执 拗、逃避和神经质的性格,也可能形成依赖、情绪不安和自卑的性格。 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往往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办事,而且用惩罚来强制执行。不许孩子有差错或失误 ,否则就遭到打、骂、恐吓或其他惩罚。一次家长咨询活动后的统计结果表明,明显暴露出家长错误教养观及 教养方法的个例约占教育、心理健康类咨询人数的20%。有的家长不许孩子玩,有的家长规定不许孩子犯任何 小错误。专家们指出,时下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以为:“训骂就是疼”,“不管多严总是爱”。(注:陈建强 :《呼唤理智的爱》,《文汇报》1997年8月25日。)在另一次调查中,有31.4 %的家长承认如果孩子考试达 不到要求,自己首先会采取的行动是“痛打一顿”或“严厉批评”。44.9%的学生则认为在考试成绩达不到父 母要求时,自己最会遭到父母的打骂。不仅在教育上,家长权利和威严的强盛在整个养育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 明显。在问卷调查中,家长愿意“不论自己说什么, 孩子都听”的占65.5%,表示“不愿意”和“无所谓”的 分别只有26%和4.1%(注:王金玲:《家庭成长环境与少儿心理现状》, 《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这种教育的后果,首先会使孩子时时处于紧张的状态,失去安全感;使孩子同父母的关系对立,失去归属 感;使孩子学会粗鲁待人,产生不容忍、不团结的行为。一个调查结果说明,218 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家庭管 教方式以严厉、独断、高目标、各方面加以限制为主,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 关重要。家庭缺少温暖和情感交流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关系密切。调查者甚至断言:“这比父母离异或死亡的 影响还要严重。”(注:李荫华等:《21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中国心理卫生》199 5年第4期。)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为情绪很不稳定,恐惧、胆怯,情感冷漠;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消极,意志 力差;因逃避惩罚养成说谎话、表里不一的不良品质,孤癖、不合群,自悲感强。自尊、自信、自爱和首创精 神等许多宝贵的性格特征便随之而被毁掉,并逐渐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