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实据性认知阐释.pdf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汉语实据性认知阐释

摘要 众所周知,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国家发生了一场“认知革命’’, 诞生了认知科学。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从感觉到思维信息加工过程的科学, 包括从感觉输入到复杂问题的求解,从人类个体到人类社会的智能活动,以 及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性质。(史忠植余志华1990) 1999年,美国学者雷可夫和约翰逊进一步阐明认知科学是研究概念系 统的科学,是以经验为依据对心智进行研究的科学,并将认知科学划分为第 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 21世纪伊始,霍华德(Howard2004)提出了第三代认知科学,即认知 神经科学。它采用高科技脑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阐释认知活动、语 言能力与脑神经的复杂关系,揭示了人脑高级加工功能的奥秘。(齐振海, 彭聃龄2007) 认知科学视域下的语言研究更加注重语言的生物学基础(Chomsky 2005),侧重研究人类生物属性中与语言使用和习得紧密相关的“语言机 能”。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机能是自然世界里的组成部分,应采用半个世纪前 就已显著发展并且一直得到广泛关注的生物学方法去关注和探讨语言内化 的认知机制。 第二代和第三代认知科学试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即脑成像技术), 研究语言产生和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揭示人脑高级加工功能的奥秘。因此, 此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广阔的应用价值。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交际工具,对语言的认知研究已经成为生物语言学、 II 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的重要课题。本论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 论,诠释现代汉语“视一知一言”连续统实据性及实据性成分,揭示汉民族 语言的实据性及实据性成分背后所隐含的认知机制及文化理据。首先,本论 文在第二章对人类语言的实据性进行了客观性的描写,考察了常用实据成分 的使用场合、原因和方式;其次,本论文运用最新语言主观性理论、交互主 观性理论、构式语法理论、心智空间理论,阐释了汉语实据性及实据成分背 后所隐含的认知机制;其三,本论文在收集了大量现代汉语语料的基础上, 对汉语实据性及实据性成分背后所隐含的认知机制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与分 析;其四,本论文在揭示现代汉语实据性及实据成分背后隐含的认知机制及 文化理据的同时,也为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开展实据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 研究范式。 第一章简要地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 程中总是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自己所说话语的来源,以显示话语的可靠性, 这就是语言的实据功能(evidential 入语、句法等。换句话说,就是听话人能够根据说话人使用词、短语、句法 来判断其所说的话语是否可信,话语的来源是否可靠。我们所采用的语料主 要是书面语语料,主要来源于超过2亿汉字的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中 国现代文学百部名著》里的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品。 第二章介绍了语言实据性的定义、使用场合、产生的动因及理解方式, 据性进行了狭义实据性与广义实据性分类。 III 第三章详述了语言实据性研究的四大理论,分别是:语言主观性、交互 主观性、构式语法及心智空间。语言主观性认为当说话人述说一个信息时, 他有必要为他如何获取这个信息采取一个“姿态”,这个“姿态就是说话 人对信息的认识立场。认识立场是信息建构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必 要组成部分共同发挥着作用。促使说话人采取某一认识立场的动机是语用问 题,只有分析说话人表述知识状况的语言策略才能知晓。 第四章选用了汉语“感官动词”、“认知动词”和“言说动词”三类,它 们属于心理动词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感官词的分类基于“感知 事件”的认知划分,任何一个感知事件都可以被描述为一个语义框架,在该 框架中,存在着三类语义实体一一感知主体、感知动作/行为、感知结果, 分别对应于三类词法范畴一一感官名词、感官动词、感官性质词。按照“五 觉”的自然分类,感官词可以分为视觉词、听觉词、嗅觉词、味觉词和触觉 词五类。 第五章介绍了语法化的定义: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 意义、表语法功能成分的词,这一演变过程或现象在中国传统语言学里被称 为“实词虚化”。本论文所研究的语法化为狭义的语法化,即实词演变成语 法标记、语法范畴、语法构造或惯用表达的过程或现象。其内容主要研究感 官动词“看类、认知动词“想类”和言说动词“言类”是如何从实词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