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图今用GIS与历史舆图的数位化-历史学科中心.DOCVIP

古图今用GIS与历史舆图的数位化-历史学科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图今用GIS与历史舆图的数位化-历史学科中心

中研院史語所范毅軍教授「古圖今用:GIS與歷史輿圖的數位化側記」 台北市立松山家商綜合高中林虹妤 一、前言 往昔人們藉由觀察、想像直至測繪、調查,製作各式各樣的地圖,記錄土地上的人文社會與自然樣貌。因測量技術的演進,衛星與飛機拍攝的遙測影像亦成為地圖內涵中重要的一環。地圖除了是國家政策及建設進行時的基石,亦可以說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對生活環境的共同理解與記憶;它呈現了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歷史舞臺,並承載著人對土地最真切的情感。地圖除了帶來生活中的便利,並記載著一個時期自然(如地形、山川、河流等)及人為(土地利用、聚落分布、行政疆域等)景觀狀況,呈現該時空環境下所有人、事、物活動之舞臺。此外,地圖直接反映出測繪科技的發展程度,也間接透露了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價值,因此保存舊有地圖與遙測影像,乃成為一項極具意義的工作。古老的紙本地圖容易因使用或年代久遠而破損,而數位化的保存方式讓此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同時兼顧了保存與開放。此外,以地理資訊技術(GIS)加值運用,不僅賦予古地圖嶄新的生命,並能帶領人們身歷其境地感受一場跨越古今境界的時空巡禮。 二 、地圖資料的蒐集 中央研究院體認到空間資訊為環境科學、人文社會研究的基礎,自1989年開始從事有關地理資訊系統發展工作,同時著手進行基礎空間資料的收集工作,並深刻意識到這些空間圖像資料是重要學術研究素材,也是國家文化資產。因此,分別跟以下所述國內重要典藏單位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並在中央研究院自有預算及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經費補助下,由中央研究院GIS團隊,負責將這些珍貴的空間圖資,進行系統性整理及數位化保存工作。該計畫與相關政府部門合作典藏內容,簡要說明如下: 1、內政部土地測量局典藏地籍圖: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詳查地形、區分土地種類及使用情形、分明土地之權利,同時辦理地租改正及大租權之整理,成立臺灣臨時土地調查進行臺灣地籍調查。為徹底整理林野地以利管理,自1914年起至1925年止,繼續進行整理官有林野地,計完成縮繪1/12,000官有林野圖2,078幅,戰後臺灣政府則持續針對陸續辦理各項未登記土地進行測量繪圖。本計畫針對日治時期官有林野圖及光復初期地籍圖進行數位化保存,目前完成數位化約6,000餘幅各式地圖。 2、農委會林務局典藏林業相關地圖:臺灣林野調查始於1910-1914之五年間,由殖產局特設林野調查及整理課專責辦理;並於1925年開始進行森林計畫事業,其間除了調查森林基本資料,並劃設保安林、國有林野、原住民保留地(後稱準要存置林野)等山地土地使用分區,對於臺灣近代林地開發奠定下基礎。相關林務調查及計畫事業推動過程中,也留下許多的圖資,其中保括事業區林相圖、施業概況調查圖、國有林野圖、事業區基本圖及林相圖、保安林圖等,目前完成數位化約2,500幅各式地圖。 3、經濟部水利署典藏河川相關地圖:日治時期,當局展開大規模的資源調查,特別針對水資源部分,包括各地雨量紀錄、水利調查、各河川治水防洪、埤圳登記管理、港灣設施、灌溉排水、土地利用等均有一定成績。臺灣總督府下的土木局(土木課),是主要的河川管理機構,除了利用各式地形圖進行規劃、調查各地河川水利設施外,還特派人員到全島大小27條河川流域重新測繪,留下多幅難得一見大比例尺的手繪地形圖,以及各河川整治規劃設計圖,是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水利規劃與自然環境之寶貴資料,本項完成的數位化以多達15,090幅各式地圖。 4、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典藏地圖:近史所檔案館度藏的外交與經濟檔案,是史學界所熟知且公認為研究清末民國時期中國外交、財經方面最具權威的重要史料,其中包括了大量地圖,可分為四類全國性分幅輿地圖、各省分幅地形圖、各種水道圖暨沿河地形圖及世界地圖,全部地圖共計15,102幅,已完成數化工作。 5、內政部地政司典藏地形圖: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到臺灣時,國界圖暨各種尺度的陸測地形圖也輾轉運抵臺北。這批地圖包括當時內政部方域司製作或檔存各省測量局及軍事測量單位所測製的國界圖及大陸各省陸測地形圖,為數兩萬餘幅。部分測製年代可溯及清末,是涵蓋大陸地區最珍貴且完整的地理紀錄,亦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資產。本項數位化計畫已完成數位化三萬餘幅。 6、美國國會圖書館典藏地圖:美國國會圖書館為國際知名圖書館,亦是海外典藏中國與臺灣地區相關地圖最豐富的機構。中研院為提升國內學術研究資料、工具及條件,於2004年與美國國會圖書館簽署學術合作協議。總計迄今已完成數位化五萬餘幅各式地圖,且相關地圖清查及數位化工作仍持續進行中。 三、地圖數位化保存 地圖主要為紙類媒材,容易因環境控制不良或過度使用而受損及老化,如何運用數位化方式來予以保存與使用便顯得重要。地圖與一般書籍、雜誌或報紙最大的不同是通常尺寸都很大,皆需要運用特殊數位化設備來進行掃描工作。 工作流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