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笑话大全.docx
中国笑话大全【上】前言 “笑话”,故名思义,就是能引人发笑的故事或谈话。 在我国,笑话出现得很早。先秦的经书、子书、史书,例如《孟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战国策》、《晏子春秋 》等典籍中,都有不少笑话保存下来。 早期的笑话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它们往往与寓言的关系很密切,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的,有时还是为了讽谏的需要。 例如《孟子·公孙丑上》中说的“揠苗助长”的故事,就是孟子对公孙丑论述善养“浩然之气”时用的,以说明培养“浩然之气”时,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欲速不达。 再比如,《韩非子·五蠹》讲的是作者的社会历史观和政治主张,论证“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道理,指出社会的一切政治措 施都应该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所谓“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于是作者采用了下面这则笑话:宋人有耕者,田中 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就是把作者要讲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了。接下来作者还总结说:“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可见这则故事决不 单纯为了嘲笑守株待兔之人的愚蠢,而是与作者的政治观点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像上面举的这些例子,本来就同寓言一样,被作者利用了来说明一个观点或阐述一条哲理。但是它们有情节,或诙谐、或滑稽、或嘲讽, 引人发笑,所以它们也是笑话。 其次,我国早期的笑话并不被士大夫阶层的文人所轻视,他们在担负着“文以载道”的使命著书立说的同时,也把笑话作为阐述自己观点 的有力武器。 不可否认,早期的笑话中有许多在民众中流传已久,后来被文人写进自己的著作中,用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但也有不少是文人或士大夫 在发议论时直接创作出来的。 例如《战国策·楚策一》中记载的这样一件事: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 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不信,我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 见我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 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这就是“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的出处。从《战国策》原文看,这个故事极可能是江乙为了说明“北方之畏昭奚恤”的原因而随口编出来的 。他身为朝臣,并不觉得用这样的笑话或寓言说明问题有什么不好。事实证明,这则笑话的运用,确实十分成功。否则,要说明北方诸侯实际 上是害怕楚王及其甲兵的道理,不知要费多少口舌,而且不一定能讲得这样生动透彻。 再比如,《孟子》中众所周知的“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可能也是这样在论述中产生的。 有些笑话,可能是作者对某些真人真事有了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和集中创作出来的。在周秦诸子著作中经常看到 的宋国愚人形象,如上面提到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庄子·逍遥游》中的资章甫等,就是这样。后代一些笑话集中的艾子、迂公、憨子等 也属于这类人物。 汉魏之后,利用笑话陈说事理的做法不象先秦那样盛行了。涉及到历史、政治、哲学等方面的论述往往庄重肃穆。但笑话并没有因此绝迹 。不久之后,便出现了讲笑话的专书。 现在所能知道的我国最早的笑话专集是《隋书·经籍志》记载的魏邯郸淳所撰的《笑林》三卷。此书今已散逸。清人马国翰自《艺文类聚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出一些,编入《玉函山房辑佚书》,鲁迅《古小说钩沉》中也辑存若干条。 隋唐以后,笔记盛行起来,有些笔记中存在不少笑话的成分。此外,笑话专集也越来越多。 这时的笑话作品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类的主人公多是官员或文人雅士,所叙述的多是真人真事,或在一定程度上真有其事。这些事情由 于能引人发笑,所以在主人公的朋友、同僚中流传开去,传到社会上,以至被收集记录下来。例如:张九龄知萧炅不学,故相调谑。一日送芋 ,书你“蹲鸱”。萧答云:“损芋拜嘉,惟蹲鸱未至耳。然仆家多怪,亦不愿见此恶鸟也。”九龄以书示客,满坐大笑。 江夏王义恭,性爱古物,常遍就朝士求之。侍中何勖,已有所送,而王征索不已。何甚不平。尝出行于道中,见狗枷犊鼻,乃命左右取之 还,以箱擎送之,笺曰:“承复须古物,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犊鼻。” 这类作品在唐宋时代的笑话集中很常见。当时的许多名士,如苏轼、王安石、司马光、黄庭坚等人就经常出现在笑话当中。特别是苏轼, 是很多笑话的主人公。他们的形象与艾子、迂公、憨子等明显被愚化了的形象有明显的区别。 还有一类作品则不是真人真事,或者虽然以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做素材,但经过了明显的艺术加工。 这类作品有些很可能产生于民间下层百姓的集体创作,在民间几经流传,才被文人收集、再创作并记录下来。例如:京邑有士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