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百年变迁-Mediamansecom.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民生百年变迁-Mediamansecom

组员介绍 组长:杨弘 组员:方圆 蒋薛 康惠 秦露 张能 张晨 指导老师:王振娜老师 Music Two 电子管收音机 益群、美多以及熊猫这些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记忆犹新的品牌,想必在当今已经不常被提起了。回首60年,这些品牌也曾是我们时尚的标志,曾经也有很多人得到一部熊猫收音机就好像现在买一台iPod touch一样兴奋不已。是的,我们的生活随着这些播放器的更新换代而改变。手中的MP3、MP4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部。殊不知,如此时尚的生活起初是从电子管收音机开始的。 1959年国庆节前夕,上海无线电器材厂首次批量生产300台ST2—1—1型晶体管收音机,应用浸渍法印制电路,表面涂以环氧树脂,从工艺上保证线路绝缘。首次实现了国产晶体管收音机商品化。同年,该厂还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晶体管汽车收音机,于9月27日装置在凤凰牌轿车内。 60年代,晶体管收音机取得很大发展。1962年10月,上海无线电三厂率先制成国内第一台全国产化美多牌28A型便携式八管中短波段晶体管收音机,并建成第一条晶体管收音机流水生产线。 1967年晶体管收音机产量过百万 随着硅晶技术的发展,1967年5月,群益电讯厂设计开发了国内第一台硅晶体管67—5型晶体管收音机,奠定了硅晶体管在收音机上应用的基础。 1975年,上海一〇一厂开发成功海燕牌T241型十二管四波段交流二级台式收音机,以晶体管取代电子管。该机在全国第七、八届收音机评比中,连续获得一等奖。 Music Three 收录并存的20年 进入80年代之后,一种叫录音机的产品逐渐映入了大家的眼帘。相信很多人还记得那个“燕舞”的广告,在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收、录、放的一体机始终占据着我们大多数人的耳朵。 卡带承载着那段岁月的流行元素 那时候分双卡和单卡录音机,双卡录音机可以直接对录,单卡录音机之后播放的功能,但是大多录音机那个时候已经集成了收音机的功能。像燕舞的,三洋的双卡录音机,在当时都名噪一时的高级货。而且也开始有人从国外推人带一些夏普的、松下的单卡录音机到国内,这在当时也都是非常流行的购买方式。 到了90年代,很多家庭的双卡录音机都逐渐得变成了组合式音响,那是一个疯狂得年代。大家听觉似乎异常的敏感。很多家庭为了更好的声音,换成了组合式音响,整套组合产品中包括收音机、录音机功能外,还带有放胶木唱片的功能 贯穿整个80年代直到90年代初期,夏普的单卡录音机,爱华的双卡录音机,建伍的音响,先锋的音响,都是被人们认为是高档货的标志。尽管一些具体的型号很难记清楚,但是那些样子,那个声音是,那番景象是我们永远都难以忘怀的。伴随着这些录音机一起风光的,还有那些曾经熟悉的旋律:崔健的《一无所有》、邓丽君的《甜蜜蜜》、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等。随着录音机机的崛起以及一些音乐唱片公司加大唱片的发行量,录音机的地位逐渐的取代了收音机。卡带成为当时电子产品中最为流行的软件产品。 Walkman是90年代的时髦产品 虽然说索尼是Walkman之父,但是最先进入国内的小型录音机产品最有名的可不是索尼,而是爱华和三洋。 Sony于1979年推出第一款Walkman便携磁带播放机,便点燃了一场风暴,随后十多年里,销售了上亿台的设备。Walkman成为了当时年轻人的所向往的时髦用品,70后的人,在读书时代大多都有这么个愿望——拥有一台Walkman。 而随着移动终端产品的发展,开始出现了集收、录、放于一体的随身听产品,而原先我国收音机时代的一些企业也都转而来生产随身听,最著名的要算是熊猫牌。这也是比较早,具备自动翻面、一键换面的随身听产品。但是在接下来的90年代中后期,几乎随身听产品市场上几乎都让索尼、爱华和松下占据。一时间,线控技术、自动翻面技术、口香糖电池等等新型的技术和产品充斥着市场。 CD迅速在市场中成为主流 当时有一种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当初玩收录机的人们已经逐渐老去,而高科技产品的发展,往往是在年轻人当中首先兴起,整体产品受众的年龄段转移到了75后甚至80后的这部分人群中。年轻人的玩产品往往追潮流、赶时髦,因此注定了属于年轻人的产品,其产品周期不会太久。 随着数字时代的逐步临近,CD首先迅速在市场中占有主流。而那些随身听摇身一变,Walkman变成了Diskman。光盘随身听的兴起,也标志着另一个属于数字技术的时代即将来临。 数字时代的飞跃 MP3的出现彻底改变传统的手持设备 进入数字时代,有一个技术我们不得不提及,那就是mp3格式。这个格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手持移动终端设备。 曾几何时我们相信我们能把随身听做到和卡带一样大小,我们坚信CD有多大,Diskman就有多大。但是mp3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其实随身听可以做到和火柴盒一样大 大约刚刚进入到21世纪,我们往常所习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