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试题讲评.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试题讲评

最后二句:况兹薄暮情,高秋正萧瑟。 两层理解:深秋季节的萧瑟,日暮时分的凉意,寓有作者“薄游”的感受,反衬其“归来”后“仲长室”生活的舒心适意。 黄昏、晚秋寓示时光流转,引起诗人的生命之忧和人生价值的反省,“乐夫天命”的生活是最好的归宿。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开篇两句叙写作者结束了游宦生活,远离官场,呼应题目中的“还”字。(理解内容) B. 三四句用典,以“武陵岩”“仲长室”含蓄表达作者的生活理想、志趣追求。(手法及其作用) C. 五六句描写松竹、蓬麻日渐高大茂密的景象,表现了田舍环境的僻静、清冷。(内容理解,关乎思想情感及主旨的反握, 景与情关系) D. 这首诗在内容、思想情感方面,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相似之处。(迁移教材内容) ② 从全诗看,作者“还田舍”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要点: 对薄游(宦游)生活的厌倦。(官场生活早已使诗人感到疲倦) 喜爱田舍生活的安闲、恬静。 本性中有对朴质生活的向往。 时光流转,引起诗人的生命之忧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共4分,答对一点得1分。) 学生答案示例 作者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身心俱疲;心中渴望安宁,向往归田的闲适、惬意,具有隐士情怀;本性中有对质朴生活的向往;作者深感年事已高,欲安度晚年,保全平安。(4分) (4分) (3分) (3分) 四、五 现代文阅读 期中练习选材: 实用文本:科普类 文学文本:书序 1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蚕丝是拉出来的”的一项是(3分) A. 蚕把丝液粘到稳固的物体上,头按∞字形左右摇摆。 (第二段) B. 蚕通过嘴上的“调节口”对丝液的流量进行调节。(第二段,此信息不是为了说明蚕丝是拉出来的) C. 猛拉作茧的蚕体,会看到蚕腹中出现一条透明结实的丝线。 (第四段) D. 人们模仿蚕,用拉伸的办法制造尼龙和涤纶等合成纤维。 (第五段) 答案:B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蚕把丝液都拉成丝线后,再用丝胶把丝线粘在茧的内侧,就做成了茧。 (结果) 原文:把丝液拉成丝线,并靠丝线表面上的丝胶将其粘到茧的内侧,慢慢地做成了茧。 (过程中) B. 当鲜藕被掰开时,藕中的黏液被拉成了丝,这也属于“牵引凝固”现象。(迁移日常生活现象,成语有“藕断丝连”,考查“牵引凝固”内涵理解) C. 拉力作用可以使丝蛋白链状分子产生变异,从而使分子之间结合力增强。(第四段,整合内容) D. 以蜘蛛丝为原料制作的防弹服,即使在严寒天气中使用也能保持良好性能。(第六段:蜘蛛丝和钢丝一样坚硬,却比钢丝富有弹性;还特别耐寒……依据文本信息推断) E. 从文中所引的唐宋诗句可以看出,古人早就明白了蚕与蜘蛛拉丝的道理。(原文找不到依据) 答案:A E 16.通读全文,概括产生“拉丝”现象需要的条件。(5分) 是液体(或“具有可流动性”) 具有黏性 施加一定拉力 (共5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交代了为《叩问大荒》写序的缘由,对作品内容及特色进行了评述,充分肯定了作者的写作追求。 (文体知识,全文整体内容的把握) B. 第⑤段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完颜阿骨打、金兀术等历史人物原本是正面形象,被民间演绎成反面了。 (对重要语句的理解) 原文:除去民间演绎中无端加在这些人物身上的不实之处,还他们以本来的面目。 C. 《叩问大荒》雕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使人们感受到黑土地上特有的历史文化气息,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 D. 刘学颜倾尽心血为阿城建造了另一个历史博物馆,里面多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游客可实地参观。 (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 E. 这篇文章内涵丰富,情感真挚饱满,语言极富感染力,理性而中肯的评价中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对整体风格特点的把握)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一个人在这样的“实物”中流连久了,衣袖间又怎能不沾染着一缕远古的斜阳呢? 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词典义 参考答案: 流连:观览沉浸(1分),研究思考(1分)。(语境义,两层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