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疾病的诊断与查体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髓疾病的诊断与查体课件

脊髓疾病的定位诊断和查体 一 解剖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 颈节一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 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1、脊髓丘脑束 前束:前束位前索(前根)脊神经根内侧。传递粗触觉,损伤后对触觉功能影响不大。 侧束 :位外侧索。传递痛、温觉。脊髓丘脑束在白质前联合交叉。一侧损伤将引起损伤平面对侧1-2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 2、薄、楔束 位后索,薄束内侧,楔束外侧(楔束在Th4以上才有)。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及精细触觉(辨别物体的纹理和两点距离)。 后索损伤表现为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闭目难立征、闭眼指鼻不准、不能判断检查者在患者皮肤上所写的文字和图形(但能被视觉纠正)。 3. 皮质脊髓束 位置:皮质脊髓前束,位于前索,前正中裂两侧。 皮质脊髓侧束,位于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外侧束,位于前索和侧索内。 功能: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损伤后表现:一侧损伤,伤侧平面以下的肌出现痉挛性瘫痪,上、下肌瘫痪,躯干肌不瘫痪,不能随意运动,肌收缩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Bahinskis征 Sign)。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 脊髓节段损害的定位诊断 1、高颈段(C1~C4) 1、枕颈区放射性痛,四肢痉挛性瘫痪,并躯干、四肢的感觉障碍。 2、如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3、当累及枕骨大孔区可有颈项强直、强迫头位、后组脑神经、延髓、小脑受损及颅内压增高表现。 4、上颈段病变常伴高热 2、颈膨大段(C5~T1) 1、肩及上肢放射性疼痛。 2、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 3、病灶以下感觉障碍。 4、Horner综合征:C8~T1受损侧出现眼裂狭小、瞳孔缩小、面部无汗和眼球内陷。 5、上肢腱反射的改变,有助于受损节段的定位,如肱二头肌反射减退或消失,肱三头反射亢进,提示病损C5或C6;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损在C7。 3、胸段(T2~T12) 1、早期胸腹背部放射痛及束带感。 2、 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平面是确定脊髓损害节段的重要依据 。 3、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在T7-8、T9-10、T11-12,其消失平面有定位意义。 T10节段受损时,出现毕佛(Beevor)征:即由于腹直肌上部正常,下腹瘫痪,仰卧起坐时,可见脐孔向下移动。 4、继而由一侧下肢发展至双下肢无力及麻木,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并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肋间神经分布歌诀 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 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脐轮水平处; 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列腹股沟。 4、腰膨大段(L1~S2) 1、腹股沟、臀部、会阴及双下肢放射性根痛。 2、双下肢弛缓性瘫痪。 3、膝反射、跟腱反射、提睾反射消失。 4、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5、圆锥部(S3~尾1) 1、大腿后部、臀部、会阴肛门区有鞍状感觉障碍(“马鞍区感觉障碍”)。 2、膝反射、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 3、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但根痛不明显,下肢运动功能正常。 6、马尾(脊柱L2以下) 1、下肢根痛明显,单侧或不对称。 2、小腿肌肉萎缩。 3、损伤神经根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及神经营养不良。 4、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晚。 三 脊髓内与髓外病变的定位 (一)脊髓内病变 脊髓内病变有以下临床特点: (1) 无或少见神经根痛,如出现自发性痛,则常为一种不定位的烧灼样束性疼痛。 (2) 由于深浅感觉的传导束常不同时受损,故临床可发生感觉分离现象。 (3) 因排列在内侧的脊髓丘脑束先受损,故浅感觉障碍自病灶部位开始向下发展。 (4) 鞍区感觉存在。 (5)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多见,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出现晚而且不完全。 (6)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发展较快。 (7)脑脊液改变出现晚而且不明显。一般无椎管梗阻或部分性梗阻,脑及液蛋白量无明显升高。 (二)髓外硬膜内病变 髓外硬膜内病变其神经根痛出现早且严重,其感觉和运动障碍是逐渐进展的。 (1)当病变位于脊髓前方时,可以不出现神经根痛,而运动障碍发生较早。当病变位于脊髓后方时,可先发生后束损害而出现深感觉障碍。 (2)当病变位于脊髓外侧时,感觉障碍自下向上发展,鞍区感觉先受影响,此种情况与髓内病变相反,有鉴别意义。当病变侵及皮质脊髓束时,则发生同侧肢体瘫痪。常有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待脊髓完全横断损害时,才恒定于病变节。 (3)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晚,椎管阻塞出现早切呈完全性多,脑脊液蛋白量明显增高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