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1.日本的“征韩论”
?
朝鲜知守不知攻,知己不知彼,其人深沉狡狞①,固陋傲顽,觉之不觉,激之不激,非断然以兵莅②之,则必不为我用也。况朝鲜蔑视皇国③,谓文字有不逊,以与耻辱于皇国,君辱臣死,实不戴天之寇也,必不可不伐之,不伐之,则皇威不立也,非臣子也。速下皇使,举大义,问所以辱皇国者,彼必屯趑趄④,不能降伏谢罪,惟命是焉。于是皇使忽去,大兵直入,其一大将率十队向江华府,直攻王城⑤;其一少将率六大队,进自庆尚、全罗、忠清三道;其一少将率四大队,进自江原、京畿;其一少将率十大队溯鸭绿江,自咸镜、平安、黄海三道而进。远近相待,缓急相应,角之犄之,必可不出五旬而虏其国王矣。若不然,而徒下皇使,虽百往复,无益于事,不若征讨之最速,决非浪举⑥也。
?
朝鲜……当天朝⑦加兵之日, 则遣使于清国, 告其所以伐朝鲜之故; 若清国必出援兵,则可并清而伐之。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
?
?
?
【解读】这是1870年时日本人佐田白茅《征韩论》中的一段话。佐田白茅,又名佐田素一郎,外交官员。他于1870年被派赴朝鲜“视察国情”,写了一篇作为建白书的《征韩论》,提出了日本应征讨朝鲜,进而“并伐”中国的建策,通篇是赤裸裸的侵略言论。当时日本明治维新刚刚完成,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便显露出来。此后对朝鲜和中国不断伺机制造衅端,终于在1894年发动了大规模的侵朝、侵华战争。由此可见,甲午中日战争决非偶然,日本对华侵略蓄谋已久,并且早就筹谋借朝鲜问题开衅。
?
所录资料显示出《征韩论》作者的如下观点:①必须对朝鲜实行军事占领,否则它“必不为我用”。②朝鲜蔑视、有辱于日本。③要先派“皇使”向朝鲜问罪,然后“大兵直入”其境,灭其国家。④中国必出援兵,正好“可并清而伐之”。
?
可以看出,当时这类日本人是何等的狂妄和霸道,在其心目中,惟有武力和强权,不存一点公理和良知。
?
【注释】①狡狞:狡猾狰狞。②莅(lì):到。③皇国:指日本。④屯邅(zhūn zhān):形容迟迟不进,也作“迍邅”。趑趄(zī jū):想前进又不敢前进。这里以“屯邅趑趄”形容迟疑不动的样子。⑤王城:指当时的朝鲜首都汉城。⑥浪举:轻率的行动。⑦天朝:这里指日本。
?
?
?
2.俄驻华公使述清朝依赖俄国调停
?
由我和李鸿章的谈判中看出,中国显然了解,我国的调停意在迫使日本与中国同时从朝鲜撤退军队,并认为是避免战争的唯一途径。为了报答我们的效劳,中国正式承认,俄国具有与中、日两国共同解决朝鲜内部组织的权利。李鸿章请求我国协助,俾使日本同意与俄、中两国共同解决朝鲜的改革问题,此项改革应在中、日军队从朝鲜撤退后立即实施。我坚信希特罗渥①应竭力劝告日本接受此项建议,这一建议对于我国及日本均极有利,它将保证朝鲜秩序今后得以维持,将摒除中国在朝鲜的优越势力,并成为防止任何列强企图重新侵犯王国完整的唯一有力保证。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册
?
?
?
【解读】这是俄国公使喀西尼致俄外交大臣的一封电报,时在1894年7月初,正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的前夕,形势已经非常紧张。当时北洋大臣李鸿章醉心于联络俄国对付日本,寄希望于俄国出面调停,平息朝鲜局势,使日本放弃对华战争。俄国则欲藉此乘机扩大自己的侵华权益。各方之间的关系格局十分复杂微妙。但无论如何,清朝显然是处于不利的地位。
?
从辑录的电文即可以看出这种情形:①俄驻华公使与李鸿章进行谈判,俄方的调停角色获得认可。②清朝为了报答俄方的“效劳”,已承认了俄介入解决朝鲜问题的权利。③俄国建议中、日军队都从朝鲜撤出,其目的在于要摒除中国在朝鲜的“优越势力”,而这对俄、日均极有利。
?
由此可见,当时清朝依靠第三国调停来制约日本,防止其对华开战的想法和做法,无异于与虎谋皮,根本不可能起到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显然是外交上的失策。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当时国际关系格局的复杂性。
?
【注释】① 希特罗渥:俄国驻日本公使。
?
?
?
3.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与清朝总理衙门官员谈论中日战争
?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①晤谈一次。我②问他们是否还能够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够了。他们没有军粮台,没有军需官或医院,而且没有兵士。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有事做。”他们答称:那些兵不能够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只是威吓老百姓。我于是说:假若他们确信再战没有好处的话,他们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是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他们怎能办到呢?我回答说:假若他们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谭恩先生,进行谈商。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于是,我向日本拍电说:中国希望在朝鲜独立及赔偿一个合理的战费的条件下来议和。日本即刻答复说,它可以考虑和平的提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