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5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ppt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5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5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

东西分异 海陆分异是形成大气湿度和降水的非(纬度)地带性(又称经度地带性、干湿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因为海陆的分布使沿海地区降水丰沛,越往内陆降水越少。 海陆分布的影响 地点 年均温 年较差 降雨量 青岛 11.9 28.3 835 兰州 8.9 31.7 331 地形的影响 与陆地的地表形态有直接关系 如西欧平原地区,大西洋暖湿气流可长驱直入,形成了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而南美地区,由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湿润气流的深入,使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局限在狭窄的沿海地区。 在山区,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降水量不同: 山麓地区降水较少,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流逐渐上升,到凝结高度开始降水,且降水量逐渐增加,到达一定高度(最大降水高度)后,降水量又趋于减少。 降水的这种随着高度的变化,也形成了降水的非地带性(垂直带性)分异规律。 三、气候分异(重复了) 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是决定气候分异的基本依据。由于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决定了全球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一)?? 地带性 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热力分异的存在,地球上形成了沿纬圈分布的多个热量带,每个热量带内的温度、气压、风、降水等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地球表面可分成纬向的五个基本气候带: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习惯上又将温带划分出亚热带和亚寒带。这完全与全球的热量带一致。 气候带 气候带 (二)非地带性 海陆分异和地形变化是气候非地带性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 1.干湿度分带性--海陆分异 2.垂直带性--地形(阻碍水平气流与垂直 变化) 降水地带性 赤道多雨带 温带多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极地少雨带 第六节 大气与人类关系 人类离不开大气 人类对大气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大气成分与人类 O2 是人类生命第一需要 CO2超过5%时,人类呼吸中枢发生抑制 兴奋剂:CO2(5%)和O2(95%)混合 O3杀菌,减少导致皮肤癌 温室作用 二、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大气成分的浓度改变 O3 温室气体:CO2、CH4、N2O 对原始植被的破坏 三、天气、气候与人类 天气:指短时间特征 气候:指长时间特征 天气突变导致疾病突发 气候变暖 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 变暖说 变冷说 气温变化 2010年12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因为如果达不成预期目标,后果将不堪设想:已经受淹的图瓦卢(如图)将因海水的上涨彻底沉入大海,马尔代夫不得不花费巨资在国外买地整体搬迁,纽约、东京都将花费数百亿巨资建拦海大坝……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 ——将成为世界首个沉没国家 “从1993年迄今,图瓦卢的国土面积已经缩小了2%。”图瓦卢气象局的首席预报员凯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16年间,图瓦卢的海平面上升了9.12厘米,照此推算,50年之后,海平面将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图瓦卢至少将有60%的国土彻底沉入海中。塔瓦拉认为,这对图瓦卢意味着灭亡,因为涨潮时图瓦卢将不会有任何一块土地能露在海面上。 事实上,图瓦卢的末日可能会提前到来。整个国土都是由珊瑚礁组成,全球气温变暖导致珊瑚的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大量死去,被珊瑚礁托起来的图瓦卢也会因此而“下沉”。而图瓦卢环境部部长玛塔伊奥告诉记者,目前尚无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接收图瓦卢移民。 流浪在斐济苏瓦的图瓦卢居民马缇安娜说:“我觉得,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 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南北两端相距560公里,而陆地面积仅26平方公里。没有农业、工业,只有一些零散的服务业,外汇储备为零。当地人主要依靠在外国务工或定居的亲戚汇款生活,至少有6000多人已经离开图瓦卢移民海外,而目前尚在图瓦卢生活的人口只有1万人。 马尔代夫内阁官员潜入海底开会 此总统现已下台 美刊:地球比想象中坚强,自愈力远超人类破坏力 据《美国学者》2010年9月12日报道报道,根据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劳克林的观点,人类对地球破坏以及为地球做出的贡献在长期范围内并不重要;对于地球而言,长期的变化才重要;我们必须根据地质时代来思考地球过去的变迁。 劳克林说:“在想象中,破坏地球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与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相比,大规模火山爆发和流星撞击等各种类型的灾难对地球的破坏力更大,但地球仍然存在。” 劳克林说:“海洋曾经分解的二氧化碳量是大气中含量的40多倍。” 在数万年里,地球将把多余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最终使海洋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恢复到人类出现之前的水平。从人类的角度出发,这一转换过程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而从地质时代的角度出发,这只是沧海一粟,非常短暂。 这名诺贝尔物理学奖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