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离违法与反犯罪
第三课 远离违法和反犯罪
第一目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思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2、能力:培养明辨是非和严于律己的能力。
3、知识: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产生不良的结果。懂得个人的行为不应该危害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
二、教学重点:掌握行为和后果的一致性,认识到个人行为不能有害于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
三、教学难点: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一种行为往往有多种后果,明辨是非,对自己行为负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教师讲述故事《善良成就未来》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
发现一个小孩掉到了里面,弗莱明忙把这个孩子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答。”?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是盘尼西林救活了他的命。那绅士是谁?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一个农夫一点点善良,竟然给世界带来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善莫大焉。
教师总结: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以上人物的良好行为导致了
良好的结果。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自己的行为呢?
一、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
(一)教师:展示一组情景,让学生准确的表达自己应该有的行为。
情景一:上学途中,面对他人的善举,我们应该( )
情景二:上学到校,面对学校的老师,我们应该( )
情景三:在教室里,面对同学的请教,我们应该( )
情景四:放学路上,面对他人的恶行,我们应该( )
情景五:回到家中,面对父母和长辈,我们应该( )
学生:情景一,我们应该支持和赞扬;情景二,我们应该礼貌和尊敬;情景三,我们应该主动和耐心;情景四,我们应该阻止和举报;情景五,我们应该孝顺和体贴。
教师: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行为?导致的结果会怎样?
学生:是良好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会导致良好的结果。
教师:这样做会得到老师的赞许,同学的拥护,家长的夸奖和社会的认同。这也是我们积极倡导和鼓励的,并能得到良好的评价,会带来良好的结果。
总结:良好的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
(二)、教师:那么不良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展示以下情景:
情景一:课堂上,哗众取宠,肆意扰乱课堂秩序,与老师挑衅,后果是( )
情景二:寝室内,大声喧哗,影响他人的休息,后果是( )
情景三:操场上,爬到篮球架上玩耍,后果是( )
情景四:放学回家,不遵守交通规则,主动搭“三无”车,后果是( )
情景五:回到家中,顶撞父母,故意不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后果是( )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多角度分析,并请学生代表回答。
总结:不良的行为导致不良的后果。
(三)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中“全民环境意识调查”的作业,分析其四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结论: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
二、一种行为往往会有多种后果
教师:让学生结合教材P25的三种行为分析其带来的后果,并思考一种行为是不是只能带来一种后果呢?
学生:一种行为可能带来多种后果。
教师: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所产生的作用是不是一样呢?
3分钟辩论:上网是利还是弊?得:
合理上网(利) 迷恋上网(弊)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结论:
A:良好的行为对他人、集体、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B:不良的行为对他人、集体、社会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师:阅读教材“雷锋的事迹”,思考:雷锋的行为是良好的还是不良好的?结果怎样?
学生:雷锋的行为是良好的。他的行为对他人、集体、社会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给人民带来了温暖与厚爱。
教师:如果我们都像雷锋那样,社会将会是怎样的面貌?
学生:这个社会就会充满温情,充满爱,就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的社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