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错位谈起.docx

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错位谈起.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错位谈起

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错位谈起近年来,学校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业已成为教师“启迪的艺术”,发掘着学生的“内在资源”,正蓬蓬勃勃地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按目标分,可以划分为心理防治和一般心理辅导。一般心理辅导,侧重于对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发展性目标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价值倾向。但是,从有关实际开展情况和访谈中表明,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问题,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存在不一致的方面,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和反思,以便使这项有生命力的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完成学校德育目标,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等方面,发挥着更大的功能,使之持久地开展下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存在不一致,其根源在于两者存在着价值错位。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各成体系,又密切联系,他们的作用对象都是人,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二者不可避免地相互作用和影响,二者在统一的同时,又有不协调的问题,分析如下:目标上的不一致。心理健康教育其依据是现代心理学理论。当前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都强调个体主义取向,即从个体内部寻求行为的原因,从个体本身寻找心理和行为的解释。心理健康教育者,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与本能发展,维护健康的心理,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状态,其目标属于基础层次的目标,他要求个体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即不焦虑、不紧张,内心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而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社会取向的特征,他要求个体服从与整体,具有高度的约束性。道德教育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无论是日常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原则,还是信仰价值追求,都具有其理想道德价值内核。道德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道德践行中体悟人生的尊严和神圣,或者以一种实现最高价值的心境去践行道德。道德教育始终要求人们追求理想的人格,但是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又总是存在着落差,这种落差又常常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比如:有利于健康心理维护的平和心态“知足长乐”,其包含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与道德教育中追求理想、顽强拼搏的精神似乎背道而驰;而坚忍、谦让的传统美德,意味着个体的自我控制和压抑,可能导致焦虑不安、情绪抑郁等心理疾患的祸源。所以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不协调的一面。使得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会产生目标上的不一致。实践中的角色冲突。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往往借助于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为手段,其与道德教育都有着育人的共同目的,都是对于人的生存质量的提升。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和道德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常常会产生角色冲突。其一,价值导向和价值中立的冲突。道德教育中,工作者要求学生以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评价自己行为的依据,并通过多次的反复,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在心理咨询中,则要求在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咨询工作者不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标准强加给学生,即保持价值中立。其二,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冲突。道德教育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要求以社会为本,个体要服务于社会为他人着想,德育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人们对人的生活、生命意义的求索。中国古人常以修身上的至境追求社会理想的实现,杜威也曾经告诉我们:有效的德育目的,必须内在于德育过程之中,同时必须通过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统一才能实现---。心理咨询则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其工作原则首先要让学生为自己着想,自尊、自爱、自强,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其工作原则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是根本,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最终达到对生活、社会的良好适应。个体成长中的相互抑制。上述工作原则,以及贯彻上述工作原则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二者冲突,必然带来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相互抑制作用。我们不得不质疑: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究竟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阻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之间的价值错位,并非是非此即彼的绝对对立,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入,两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两育工作模式,就能达到协调统一。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它突出地表现在各种压力之下,个人与社会现实环境保持协调,以及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的过程之中。要兼顾内外两个方面。对内,个体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心理机能正常;对外,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要通过自身努力,帮助学生达到积极的心理健康层次。即高尚的目标追求,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事。让学生既能考虑“喜欢做什么”(个人),又能考虑“应该做什么”(社会责任感)。学校德育工作者应逐步更新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