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十五章第二节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可以说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教材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实验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计算。 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 说学情 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也了解了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他们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还明显依赖于直观形象的材料,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所以应该尽量为他们创设直接简单的问题情境,启发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实验法、创设情境法、分析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一) 引入(大概用4分钟时间) 演示实验:通过让学生思考前后两次拉同样重的勾码到相同的高度,手做功为什么不相同?学生猜想之后揭开谜底:一个是用手做功,而另一个是用机械(动滑轮)做功。通过用机械可以省力但不省功,设疑:用机械做功的效率怎么样?从而引入今天学习的课题。 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既回顾了机械可以省力、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功的原理,又为这节课的新课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 新课教学(约30分钟) 、分析比较演示实验中直接用手拉和用动滑轮拉所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实验,创建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简单内容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2、引导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加深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概念的理解。 分析课本图片,让学生在已经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的基础上,说出三种方法的有用功、额外功分别是对哪些物体做功,并计算这些功及总功的大小。 这样进一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突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分析三种办法中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并指出η总是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这样设计体现了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计算让学生经历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也突出了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4、巩固知识,规范计算格式,讲解课本109页例题。 例题: 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000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这个例题巩固知识、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之外,也为后面的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做好了铺垫。 5、引导学生讨论例题的结果,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结合生产生活实例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通过结合具体生活事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和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又可从中学会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5、为了突出、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为了规范解题的计算格式,接下来对课本109页例题进行讲解。 6、探究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和实际分析能力。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利用哪块木板搭成的斜面推重物最省力?用最省力的斜面推重物机械效率是否最高? 让学生经历“提问—猜想—设计—实验—归纳—交流”的探究过程。 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开始前通过设疑——猜想,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过程以教师引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提问—猜想—实验—归纳—交流”的学习过程,不仅完成了实验目的,又对机械效率的公式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呼应和强化了前面重难点的学习。 (三) 课堂交流与练习(4分钟) 、讨论: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