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原发性颅脑损伤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伤性原发性颅脑损伤ppt课件

颅脑外伤;内 容; 一、硬膜外血肿 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 常由脑膜中动脉损伤所致。; 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CT) (1)急性期颅骨内板和脑表面之间梭形高密度影。 (2)慢性期密度不均匀,可为略高密度、等密 度或混杂密度。 (3)增强扫描可见血肿内缘的包膜强化。 ;(4)内缘光滑、锐利。 (5)常伴有骨折。 (6)中线结构无或轻度移位。 (7)血肿较局限,不越过颅缝,但矢状窦破裂引 起的血肿可越过中线。;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天) ;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2周);右额硬膜外血肿(外伤后1月余);左颞顶区急性硬膜外血肿并颅骨骨折;12; 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MRI) (1)颅骨内板和脑表面之间的双凸形或梭形异常信号,边缘锐利。 (2)血肿的信号强度变化与血肿的期龄和所用MRI机的磁场强度有关。 ;①急性期, T1WI上血肿的信号与脑实质相仿, T2WI上血肿呈低信号。 ②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T1 WI和T2W I上均呈高信号患侧皮质受压扭曲,即脑回移位征和脑表面(皮质)血管内移;硬膜外血肿与脑实质之间可见一条代表硬脑膜的低信号影。;右颞区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早期);右额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晚期;亚急性期 硬膜外血肿;右额硬膜外血肿亚急性期晚期; CT MRI; 硬膜外血肿--影像学首选 1.CT观察血肿和骨折。 2.颅顶、颅底区硬膜外血肿应行冠状面扫描。; 硬膜外血肿-病理 1.外伤导致硬脑膜与骨板剥离所出现的腔隙被 破裂血管的出血所充填,形成硬膜外血肿。 2.血肿常来自脑膜中动脉的破裂。 3.血肿来自静脉时,可为急性或慢性血肿,血 肿与硬膜粘连,并有肉芽组织进而形成包膜。 4.血肿长时间凝固,最后机化,钙化,甚至骨化。; 硬膜外血肿 【临床表现及预后】 1.常有明确的外伤病史。 2.明显颅内压增高。 3.头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缓慢,血压升高。 4.高龄、临床状态差、血肿体积较大、严重的中线移位和术后颅内压持续较高者预后不良。; 二、硬膜下血肿 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 硬膜下血肿-CT表现 (1)急性硬膜下血肿 ①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少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②血肿的密度不均匀与血清渗出和脑脊液相混有关; ③血肿范围广泛,可超越颅缝,常合并脑挫裂伤。;(2)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①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影; ②较早期的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急性期的密度相似,呈高密度; ③血红蛋白不断溶解、吸收,血肿密度逐渐减低; ; ④伤后1~2周可变为等密度,等密度亚急性期硬膜下血肿的间接征象:灰白质界面内移,脑沟消失,脑室系统变形,中线结构向健侧移位,CT增强扫描借助于皮层染色有助于等密度亚急性期硬膜下血肿的检出;;⑤随着红细胞崩解,血肿呈混杂密度,上部为低密度,下部为等或高密度,形成液体一血凝块界面; ⑥晚期硬膜下血肿的细胞成分被替代后,CT可表现为低密度。;(3)慢性硬膜下血肿。 ①多呈低密度至等同于脑脊液的密度; ②血肿壁机化增厚或钙化; ③慢性硬膜下血肿可因再次出血而复杂化,表现为混杂密度。; 硬膜下血肿 - MRI表现 ①急性: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 ②亚急性:T1WI、T2WI均匀高信号; ③慢性:T1WI低信号,但高于脑脊液,T2WI上呈高信号。;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轻微外伤后12天);双侧额颞顶硬膜下血肿;左额颞顶硬膜下血肿;双额颞顶枕硬膜下血肿;38;小脑天幕 及纵裂 硬膜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增强CT;右额颞顶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早期);;右额颞顶硬膜下血肿(亚急性期); 硬膜下血肿【影像学首选】 1. CT。 2.MRI多方向、多序列成像可显示双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病因病理】 1.多由直接暴力所致。 2.出血源于硬膜窦或窦旁桥静脉、脑皮质挫裂伤、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 3.血肿范围较广泛,厚度较薄,沿颅骨内板呈新月形。;4.按血肿形成时间,分为3类: ①急性硬膜下血肿 0~3d; ②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4d~3周; ③慢性硬膜下血肿 大于3周,长者病程可达10余年。;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及预后】 1.急性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较多见, 2.经常合并严重脑挫裂伤。 3.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加深或清醒后昏迷、单侧瞳孔散大和其他脑压迫症状。 4.并发脑疝可致死亡。 ;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