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docVIP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1课积贫积弱的北宋学案人民版选修

第1课 积贫积弱的北宋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重点)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难点) 一、兵虚财匮 1.根源 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积弱 (1)养兵政策:把流民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在边塞大量屯兵。 (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3.积贫 (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 (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 (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岁币”。 [思维点拨]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矫枉过正,使宋朝出现了兵虚财匮的弊端,但是其措施在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功莫大焉。 [教材互补]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的弊端。 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岳麓版) 二、内忧外患 1.阶级矛盾激化(内忧) (1)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 (2)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士兵起义不断。 2.边境烽烟四起(外患) (1)表现 ①宋曾两度出兵攻辽,但都归于失败。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送给辽大量的“岁币”。 ②1040到1042年间,北宋对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被迫进行和议,结果是每年送给西夏“岁币”。 (2)影响:对辽、西夏的用兵,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还使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思维拓展]  北宋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封建土地国有制建立不起来)、“不抑兼并”(对土地兼并不加干预)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对西夏战争惨败后,面对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范仲淹等有名望的大臣纷纷要求宋仁宗改革弊政。 2.概况 (1)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减老朽、病患、贪污及无能的官员。 (2)由于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宋仁宗发生动摇,于1045年下令废除新法。 3.影响 “庆历新政”虽然仅一年左右就夭折了,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思维点拨]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启示我们: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 [史论要旨]  1.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2.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但却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3.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宋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知识图示] 主题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史料一 今①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天下祸患,岂不可忧?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②不收为兵,则恐为盗。”——《欧阳文忠公文集》 史料二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③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④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 [史料解读] ①“盗贼”的说法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上看问题。 ②指通过养兵的办法防止民众起义。 ③“太猛”指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④“朋党”指守旧官僚。 [问题思考] (1)史料一中的“盗贼”指什么人?据史料一回答,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 提示 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措施:“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矛盾。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庆历新政。 提示 ①庆历新政是在北宋进入统治中期,制度逐渐成熟,各类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的情况下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②庆历新政的失败,既有保守派坚决反对的原因,也有改革措施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