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环境微生物.ppt

特殊的环境微生物.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的环境微生物

第十章 特殊环境微生物 课 程:卫生微生物学 授课对象:预防2008级本科 教 员:罗教华 讲师 授课内容 医院环境微生物 微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 公共场所微生物 极端环境微生物 第一节 医院环境微生物 非典型性肺炎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非典概况 2002.12-2003.6,我国首例SARS病例发生在广东佛山,2003.8.16最后两例SARS病例康复出院;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8.15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死亡919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人,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 流行环节 病原体: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传染源:患者是已知的主要传染源 传染途径:飞沫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医务人员或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为高发人群。 流行环节 医院内传播: 医务人员通过直接诊疗、护理病人被感染,其中以口腔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时容易感染; 通过探视、护理病人被感染; 因与SARS病人同住一病房被感染; 救护车、ICU、病房、X光室为高危环境; 二、医院环境微生物来源、 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三、医院环境 微生物的检测及卫生标准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GB 15982-1995 四、医院环境消毒及其效果评价 (三)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 2、干热灭菌效果 化学监测:同上; 物理监测:(热电偶检测法)指示温度达预定温度,合格; 生物监测:指示菌株;肉汤管澄清,合格;浑浊,不合格; (三)消毒方法及效果评价 4、医疗器械灭菌效果 常规监测:平板上无菌生长,合格; 无菌检验: 阳性对照24小时有菌生长,阴性对照无,培养管均澄清,合格; 除阳性对照外,有菌生长,不合格; 热源性检查:常用鲎试验和动物试验法; 五、医院污水消毒处理 第二节 微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 实验室非典感染情况 2003.9,由于不当的实验程序导致西尼罗病毒样本与SARS冠状病毒在实验室里交叉感染,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名27岁的研究生感染SARS病毒; 2003.12.17台湾某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员因在实验期间操作不慎感染非典; 中国大陆,2004年也发生了非典疫情; 实验室非典感染情况 2004年4月23日,非典疫情再次出现,北京市健宫医院的李姓护士被首先确诊为非典病例。 几乎同时,安徽也出现两例SARS病例:安徽医科大学的学生宋某和她的母亲。 北京不久又公布一位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工作的博士生杨某感染非典。 杨某和宋某都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进行过研究工作。而首例患者李某则是曾护理宋某的护士。 实验室非典感染情况 4月23日下午3时,卫生部责成北京市政府对可能已出现实验室感染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工作人员161人采取隔离措施。直到5月7日解除隔离。 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实验室实施采样检测,追查感染来源,现已完全查明,确实是实验室感染,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引咎辞职。此次,中国疾控中心共5人因非典实验室感染受到处理。 (一)微生物学实验室生境特征 (二)微生物来源及途径 (四)微生物的污染及预防 (四)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对应微生物危险性级别的微生物学实验室设施保障分级 (四)微生物的污染及预防 第三节 公共场所微生物 (三)公共场所微生物来源 (四)公共场所微生物种类 (四)公共场所微生物种类 (四)公共场所微生物种类 (四)公共场所微生物种类 (五)公共场所微生物检测 (五)公共场所微生物检测 (五)公共场所微生物检测 (六)公共场所微生物标准 (七)公共场所微生物危害 (八)公共场所微生物预防 第四节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二)极端环境生境特征 公共场所微生物 公共场所生境特征 来源及种类 检测与标准 危害及预防 (一)公共场所概念 Public places,指人群聚集的临时性生活场所,是为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进行学习、工作、休息、娱乐、体育、参观、旅游等活动的空间;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将公共场所归为7类28种;还有一些未列入管理范畴; (二)公共场所生境特征 人群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大; 公共设施及物品重复使用; 健康和非健康个体混杂; 不同公共场所特色各异,管理困难。 自然来源:主要来自土壤,放线菌、酵母菌、真菌; 人为来源:扬尘、呼出气体、人体脱落物,空气中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空气污染指示菌—链球菌,其检出率与室内人群密度、空气污染程度及细菌总数呈正相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