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霞:活跃桃李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斯霞:活跃桃李间

斯霞:活跃桃李间   1927年,在枫叶红了的季节,斯霞从杭州女子师范毕业了。一天,她雇了一辆人力车,拉上自己的行李和日用杂物,走向学校——绍兴五中附小。在路上,拉车的问她:“你到绍兴去干什么?”她兴奋地回答说:“去当小学教师!”那位拉车人有点吃惊似的停住了脚步:“什么,你这样好好的小姑娘,怎么去当小学教师?!”斯霞看到他这副惊奇的样子,很不理解,禁不住像是反驳,又像是抒发自己积久的抱负一样说:“当小学老师多好呀,我做梦都想当老师!我要当我们老师那样的老师!”说完之后,她自己也感到好笑了,这个人怎么知道我的老师是什么样子呢。   到了附小之后,这时18岁的斯霞,由于个子长得不高,加上一脸稚气,人家都把她当做学生。直到开全校教师会时,人们才知道她也是教师。   旧社会的小学教师被贬为“猢狲头”,地位低下。小学教师的命运,好似大海孤舟,漂泊不定,稍遇风浪,即有沉没危险,斯霞想在一个小学安安稳稳地教书的良好愿望,不时地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每逢快到假期时就提心吊胆:“下学期校长还会留我在学校么?我给校长送什么礼呢?”送礼不到,她要被解聘,校长易人时,她也要失业。颠沛流离的生活,职业没有保障的日子,使她经常发愁,她不断地托情求人,不断地转换学校。   在教学中,斯霞向自己的学生讲过不少国耻纪念日,讲完之后,她自己也陷入了沉思:我们中国为什么常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教育能够救国么?!她怀疑了。军阀混战时,斯霞失过业,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她逃过难。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榨,把国家搞得穷困落后,广大劳动人民痛苦不堪。在风雨飘摇的生活中,斯霞认识了满目疮痍的旧社会,幻想能有个穷苦的小学教师生存的地方。可是,那样的社会在哪儿呢?当时在南京一个小学里教书的斯霞,只感到眼前是一个“风生白下千林暗”的人间地狱。她常常面对奔涌的长江拭目远眺:光明在哪里?   解放的曙光终于驱散了浓密的乌云。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大片土地,蒋家王朝终于覆灭了。   1949年4月24日清晨,斯霞以从未有过的喜悦心情,和打着腰鼓、扭着秧歌的人群一起,涌向鼓楼广场,欢迎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城。   从此,生活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斯霞感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现在才真正有了意义。她像不知疲倦的园丁,起早贪黑地劳作在阳光灿烂的苗圃之中。1956年,她戴上了“XX市先进工作者”的大红花;同年,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誓将一切都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的斯霞,健步在教育科学的崇山峻岭之中,向着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奋力攀登。   一   怎样尽快地给儿童插上知识的翅膀?这是斯霞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1958年大跃进的日子里,飞来了一个美好的消息:为了开展教学改革,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省里决定在南师附小进行五年一贯制的教改试验。组织上决定让斯霞担任这个试点班的语数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斯霞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啦!   从此,她就一头扎进试点班里了。没有资料自己找,没有教材自己编。她和同志们一道与保守思想斗,与少慢差费斗,决心要闯出一条缩短学制、提高质量、快出人才的路子来。   一切都是跃进的姿态。斯霞在随课文识字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三年内就基本完成了3 500个汉字的教学任务。《毛主席的俭朴生活》一课有42个生字,她只用了两节课就教完了。这么多的数量,这么快的速度,学生能接受得了吗?那么你走进斯霞的课堂亲眼去看一看吧,她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叫孩子们“吃”得下,“消化”得好。   现在,斯霞正在教《燕子》一课,她要讲解课文中的“衔”、“泥”、“粘”几个生字。怎么讲呢?只见她左手从盒子里拿出一块黄胶泥,对同学们说:你们看,这就是“泥”;接着,右手的拇、中、食三个指头一撮,并成燕子的嘴去“衔”泥,然后把“衔”来的泥再“粘”到左手的小泥块上面,这样反复地把泥衔起来,粘上去,边做边讲,孩子们都乐滋滋地咧着小嘴巴笑了,仿佛说:“斯老师,全明白了!”   可不是吗?通过这样的动作演示配合讲解词语,抽象的变成了具体的,不易理解的变成了一看就懂的。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简直能使儿童着迷。孩子们在吸收知识的时候,就像是吮吸蜜糖那样轻松愉快。在儿童对字词意义缺乏具体观念的时候,适当地运用直观和演示来配合讲解,的确是一种好方法。还有标   本、图片啦,幻灯、实验啦,现场参观啦,多着呢!   斯霞是很善于抓住时机,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的。一天,一阵微风吹过,几朵毛茸茸的柳絮悄悄地从教室的窗口飘了进来,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可是斯霞意识到后面教《小英雄雨来》一课,讲解“飘飘悠悠”时,恐怕就不一定看得到这个现象了。于是她抓住这个时机要孩子观察飞絮“飘飘悠悠”的样子。后来学过了课文,“飘飘悠悠”这个形容词就活在同学们的脑子里了。“蒲公英的花经风一吹,在半空中飘飘悠悠……”请看,有的同学已经在自己的作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